兒少3高現警訊 溫柔關心較有效

施凱文 2019/11/20 14:31 點閱 7340 次
兒科醫學會於20日記者會中提出4口訣「察、問、診、回」。(photo by施凱文/台灣醒報)
兒科醫學會於20日記者會中提出4口訣「察、問、診、回」。(photo by施凱文/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為推廣兒少健康觀念養成,兒科醫學會20日召開記者會提出4口訣「察、問、診、回」,以提醒兒科醫師及家長深度觀察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狀況,幫助其就醫或面對問題,例如不要嫌孩子胖,而是強調體重管理可讓身體更健康等方法。

「3高」年輕化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學童10個中就有3個過重的情形,而青少年時期肥胖容易造成高血糖、高血脂及脂肪肝,青少年卻常常容易因心理因素而不願面對。江伯倫理事長表示,隨著醫療的創新及科技進步,從前不常發生或被忽略的兒童疾病越來越會顯現。

「家長在關心小孩時,須以溫柔的方式傳達。」丁瑋信醫師表示,曾有女國中生因腸阻塞就醫,後來細問才發現是被爸爸嫌胖,誤信網路傳言而吃棉絮減重。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李宏昌則指出,兒科醫師須具備的5項技能,包括準確判斷兒童病況、親切體諒病童、清楚解釋病因、解說用藥時機及以同理心關懷情緒。

李宏昌說明:「醫生須開給孩子適量的用藥,家長也要廢除大人一顆、小孩就半顆的天真觀念。」他指出,幼兒與青少年的生病症狀、病情發展及用藥方式都跟成人不同,醫師必須以專業的判斷進行診療,家長有問題也要多詢問醫師。

對孩童須溫柔

江伯倫醫師表示:「小朋友會有3高,通常是家長沒把關,小孩子也不講身體的不適。」兒科醫師及家長須以同理心對待病童,要注意小孩子處於何種心理發展階段,耐心引導病童表達不適,讓小孩子說出到底發生什麼事,例如吞下異物等狀況,醫師才能對症下藥。

李宏昌醫師提醒,家長須多觀「察」兒童精神及活動力是否良好、溫柔詢「問」是否有不適或異常;醫師則詳細「診」察兒童身體狀況及安排「回」診做追蹤,觀察其身體健康是否有變化,也呼籲成年人多注重兒少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