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裝置方便多 個人資料成隱憂

林祐任 2019/11/11 18:32 點閱 14114 次
可穿戴裝置漸漸無所不在,除了增進人們的健康,對於個人隱私恐怕也造成不小的危害。(Photo by flickr)
可穿戴裝置漸漸無所不在,除了增進人們的健康,對於個人隱私恐怕也造成不小的危害。(Photo by flickr)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可穿戴裝置監測各式各樣的生理數據,可增進人類健康,然而哈佛退休教授祖博夫批評,私人企業藉由科技掌控員工的生理數據,恐怕成為「監視資本主義」。這些個資又逐漸集中在少數幾家科技大廠,「量化生活」在為人類帶來方便之餘,個人隱私也有被侵害的隱憂。

量化生活無所不在

據《衛報》報導,「量化生活」一詞是科技記者沃爾夫創造的,意指人類透過愈來愈普及的可穿戴裝置,監測自己的心率、血糖、走路步數、卡路里等指標,有助於運動、減重甚至睡眠品質。可穿戴裝置市場最早的產品是Apple Watch和Fitbit的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錶至2018年已銷售出4千5百萬個,約三分之一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利用可穿戴裝置。

可穿戴裝置帶來的好處是,使用者對於促進健康更有動力,分享好友的功能更可以激勵彼此。然而,運動心理學家佩芮指出可能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一位運動員曾向她表示,在首次配戴可穿戴裝置的跑步訓練過後,發現其他人跑得比她快或比她遠,頓時心灰意冷,之後因過度訓練造成受傷。

監視資本主義

人力資源管理的資深講師卡爾瓦德表示,配戴可穿戴裝置恐怕將健康的責任由醫生轉移到個人,單靠檢測的數據也不如醫生的整體治療可信。哈佛退休教授祖博夫更提出「監視資本主義」的概念,私人企業藉由這些可穿戴裝置掌控員工的表現,目前已有許多企業會追蹤司機的定位,亞馬遜更要求員工配戴智慧手環,有些員工甚至因此不敢上廁所。

由於Fitbit和Withings等可穿戴裝置廠商分別被Google和Nokia等科技巨擘收購,也有人對科技大廠掌握大量的個人資料感到擔憂。根據《美聯社》的報導,曾任司法部反托拉斯司的助理檢察長德拉希姆表示,大量的消費者個資可以類比為「新形態貨幣」,Google等大廠能夠販賣個資,甚至以此要脅其他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