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台辦、發改委4日再發布「26條惠台措施」,針對台灣人以及台商分別提供旅行以及經商的優惠措施,並即刻實施。陸委會則發出聲明批評中共此舉意在介入、影響台灣明年初的大選。
正式名稱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26條」,是繼2018年3月發佈的《31條措施》後,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中共中央第2度對台灣實施優惠措施。同時,這也是中共剛結束第19屆四中全會後,最新發布的對台措施,格外引人關注。
效率令人驚訝
中共19大四中全會於10月28日至31日舉行。會議閉幕時的大會公報提出了「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與執行機制」的論述,並堅持「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可以預期,在經歷香港反送中事件後,中共中央對港澳的治理權能,將做出進一步的釐清與加強。
在對台灣的部份,公報稱,「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很快的,中共就發佈實施了《26條》,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種劍及履及的效率,倒也令人驚訝。
《26條》開放台灣人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事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等。這些當然不脫拉攏、統戰的目的,但必須承認,熱愛旅遊的台灣人,用超級好用的中華民國護照,再加上國力強大、到處林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館的保護與協助,旅遊的便利性與安全性都可得兼,台灣人又何必拒絕?
溫水煮青蛙
在針對企業經營部分,《26條》開放台商可以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這明顯有大陸在美中貿易戰之下,尋找突破契機的考量,但不可諱言的是,大陸在5G領域的領先與全速發展的商機,使得這項措施確實存在大陸官方所稱之「讓台灣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的善意。
日前美國國會在通過《台北法案》(正式名稱為《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時表示,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適當情況下」,美方可考慮降低與該國在經濟、安全與外交方面的交往。
這意味著美方對台灣的一切善意是基於「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但是對美國有利的事,不見得也對台灣有利;同樣的,中共拉攏台灣人、施以各種優惠措施,自然也隱藏著溫水煮青蛙的風險。
中美善意仔細評估
執政的蔡政府除了不要在美中的「對台善意競賽」中,刻意選邊站之外,更應該思考提出適當的回應:對美方,蔡政府不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對中方,蔡政府不能只會批評,全不買單。
《26條》與《台北法案》(正式名稱為《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一樣,儘管對象是針對台灣與台灣人,但都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內法,台灣能置喙的餘地不多。然而,既然老美與老共都想要對台灣施予小惠,蔡政府就該審慎以對,以足夠的智慧在中美兩強的善意措施中,拉出槓桿的作用空間、放大台灣的籌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