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模糊化VS分分計較(皮諾丘)

皮諾丘 2019/08/15 10:06 點閱 38712 次

各縣市高中職入學的成績計算方式,是採計志願成績、多元表現跟會考成績,其中志願成績跟多元表現在大家都幾乎同分的情況下,會考成績成了關鍵。

0.1分也很重要

原本會考成績指分為ABC分別給予6、4、2的分數,在北北基一級戰區,這樣的計分方式,顯然會造成同分,進而分不出高下的窘境,所以發明出各科按三等級四標示分別將 A++、A+、A、B++、B+、B、C轉換積分為7至1分;作文從一級分至六級分轉換成積分0.1分至1分的計分方式。

如今大學申請入學也面臨到一樣的困境,大學申請入學改採學測五選四,引發同分爆量之亂,其中同分爆量的學生多集中在頂大熱門科系,於是大考中心及家長建議招聯會將15級分再細分為A、A+、A++,在分數模糊化,避免分分計較的大框架下,可解決熱門科系同分爆量的問題。

招聯會背道而馳

但我們偉大的招聯會竟回應:「同分超額情況,不會採增加級分數的方案,而會研擬增加『3科總和』作為同分超額比序,今年個人申請有多所科系僅採計1到2科學測成績,導致同級分者過多。明年起,這些系所若通過篩選的人次太多,必須增加採計科目,以「3科總和」級分再篩選一次。」

大學學測改採五選四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按照招聯會的回應,同級分者必須增加採計科目,今天考生在不確定該科系要加採的科目是哪一科的情況下,勢必五科都要準備,這樣不就跟學測改採五選四的目的背道而馳。

應避免「一試定終身」

全教總日前指出,教育部推動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目的就是不要再「一試定終身」,也避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量學生能力的單一標準。若未來學測走向增加級分或細分級分的等第,等於是走回「分分計較」的老路。

今天家長並不是要求招聯會全面回復聯考,只是要求15級分再細分為三等第,我贊成不要分分計較落實在學校平時考,筆者經常跟學生分享82法則的概念,就是用8成的心力去應付學校的考試,2成用來探索你的性向跟發展多元興趣,今天你花一個小時看書可以考到80分,花3個小時做艱澀鑽牛角尖的題目,只能從80分進步到90幾分,在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下,不用去分分計較。

但面對入學考試(學測、指考)事涉分發權益,考生及家長怎麼可能「不要計較」?然後全教總搬出「不要走回分分計較」這面大旗反對到底,按照全教總的邏輯,年金破產在即,退休的少領,在職的延退,讓年輕人以後都領的到退休金,你們為何要「斤斤計較」呢?

為何會分分計較?

當台積電把台、成、清、交學歷當成面試門檻,學生可能只差那麼一分進不了台成清交,我不知道這些團體為何可以雲淡風輕的要學生跟家長不要分分計較?

過去的舊聯考時代,造就了填鴨式的教育,大家對於分數斤斤計較,學生沒有餘力去探索自己的性向,被剝奪了多元發展的權利,如今分數模糊化,卻又出現了多元入學同分爆量的問題,在分數模糊化與不要分分計較之間,如何取得最大公約數,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