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團體籲修野保法 讓保育動物脫困

郭詠琳 2019/08/15 14:12 點閱 19667 次
動保團體表示野保法成效差,呼籲政府修法。(Photo by 郭詠琳/ 台灣醒報)
動保團體表示野保法成效差,呼籲政府修法。(Photo by 郭詠琳/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郭詠琳綜合報導】據統計,台灣的白海豚只剩50隻,瀕臨絕種!動保團體及學者15日齊聚一堂,指出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成效不彰,不僅復育數量遠低於目標,甚至也沒有明確規劃復育期限。農委會則說明,日後會繼續擴大環境給付政策,除了政府將致力保育工作外,也會聯合農漁民一同保護環境。

瀕臨絕種動物面危機

屏東科大動保所教授裴家騏說明,台灣的保育類動物分為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保育類三種,但前兩類並沒有獲得足夠關注,保育資源也不足。因此,政府相關單位應立法,明定野生保育類動物的保育期限目標,再依照動物類別設計不同目標。

舉例而言,白海豚(目前只剩50隻)因為棲地與漁民捕撈海域重疊,被復育的數量遠低於死亡個體的數量,所以可以先制定數量止跌計畫,再進行復育。中華鳥會秘書長李益鑫則說明,歸類為「瀕危絕跡」的黑嘴鷗已剩不到200隻,棲息地還被沿海工業開發嚴重破壞,顯示野保法的成效極差。

野保法規範不足

立法委員王育敏表示,野保法至今已推行30年,但政府多著重在調查野生動物分佈與生態習慣等,並沒有重視保育工作。透過《全國法規資料庫》中的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可發現,條文多是定義野生動物類別、消極禁止人民獵殺等,對於積極復育動物的相關法規極少。此外,保育預算也由2017年的7874萬降至今年的3000萬,對保育工程影響巨大。

生態給付合作案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夏榮生則回應,林務局近日進行處室更動,將把野生動物保育計畫交由海域組及陸生組處理,以利更全面保育野生動物。此外,日後也會與地方政府合作,藉由「生態給付」方式頒發2萬元獎金給對棲地保護有助益的農漁民,擴大環境保育的觸及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