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心語)「有唐山公沒唐山嬤」的考證(賴祥蔚)

賴祥蔚 2019/08/14 17:39 點閱 41981 次

「有唐山公沒唐山嬤」,這句話流傳已久。既然「沒唐山嬤」,「唐山公」當然就是娶平埔族為妻。有人據此推論,清朝因為甲午戰爭失利而割讓給日本以前就住在台灣的居民,恐怕都有平埔族的血統,相關論述也牽涉了國族認同與統獨爭議。

不准男子攜眷來台?

然而,十九世紀從加拿大來台灣行醫的馬偕醫生曾說,他從來沒有看過漢人跟原住民通婚。當然,他沒看過不代表沒有,但最起碼表示這種情況在十九世紀並不普遍。那十七、十八世紀呢?據說當時清朝不准男子攜眷來台,所以「有唐山公沒唐山嬤」,照這麼推論,應該是那個時候出現漢人跟平埔族通婚。

問題是,清朝官員果真曾經不准男子攜眷來台嗎?最近有歷史考證推翻了這種說法,假如這種說法被推翻,那麼「有唐山公沒唐山嬤」的諺語就可能根本不是真的。

有三個疑點

蔡正元先生撰寫的《台灣島史記》詳細考證了這段歷史:最早指稱清朝政府不准男子攜眷來台的通俗文件,是日本殖民時期學者伊能嘉矩的說法,相關說法並且指出康熙皇帝曾經頒布《台灣編查流寓六部處分則例》以及「渡台三禁令」。這種說法後來被許多歷史學者引用,流傳越來越廣。

問題是,遍查清代法令,都查不到有這些規定。這是疑點一。伊能嘉矩說此一規定是在1683年頒布,但當時康熙皇帝還沒決定「台灣棄留」,既然還沒決定,又怎麼會去制定移民管理辦法?這是疑點二。反而1684年康熙皇帝解除海禁,准許移民台灣,而至今沒有文件顯示禁止攜眷。這是疑點三。

人口成長快因移民

有學者說這是施琅建議的,但歷史文件只能看到施琅肯定康熙皇帝「大開四省海禁」,卻看不到有限制攜眷的文字。

從人口來看,1683年鄭克塽投降時,台灣的漢人約有20萬人,到了1795年乾隆年間成長到130萬人,1893年光緒年間達到254萬人。以這種人口成長速度來看,不可能是自然生育增長,只可能是移民。既然這樣,「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明顯站不住腳。

愛台灣,不能不知道台灣史。歡迎各界歷史研究先進提供更多的研究與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