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另類一州-阿拉斯加(游常山)

游常山 2019/08/05 16:45 點閱 27963 次

台灣很多人都去過阿拉斯加,在冰河的西北太平洋享受豪華郵輪旅遊。我非富人,但曾經一月的隆冬,去過這裡的北極圈,體驗過北極獨有的「狗拉雪橇」戶外競技。

主要因為陳水扁總統曾經過境阿拉斯加到中南美洲的邦交國訪問,這種「過境外交」的緣分,直接讓華航台北直飛紐約的班機,刻意在安克拉治加油,多設一站(目前已經取消),我就是搭乘這航線的班機去玩的。

阿拉斯加是美國第49州,州民喜歡以睥睨群雄的口氣,若無其事的說,「下面那48州」(the lower forty-eight)!」

從第二大城費爾班,開往鄰近小鎮「北極」(鎮名就叫北極),沿路輸配北極海石油的油管就在露天下,曾經有醉漢開槍射穿油管,州政府和石油公司都損失不輕,但是地方太大,從北極海的樸后灣(Prudhoe Bay)一直配送到第一大城安克拉治,長達八百公里的雪原荒地,無從派警衛。

早期民風粗悍、氣候嚴寒,與科技仍不發達時的生活艱辛有一定關連。從某個角度來看,從沙皇時期的舊俄羅斯時期,歐洲白人勢力進入阿拉斯加近三百年來,這裡仍是苦寒瘴癘之地。

而對來自亞熱帶的台灣人而言,一般人對阿拉斯加州的印象,只怕不比非洲撒哈拉沙漠熟悉到哪裡去。好比40年前資深散文家康芸薇,她的長子曾服務於華航,被派往阿拉斯加,兒子雖已經成家立業,年逾花甲的康芸薇還是忍不住叮嚀,「蘇武牧羊,雪地又冰天哪!」

然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不僅以科技造就適合人類居住的文明城市,更因為住民的集體價值體系的特殊,成為近年來美國極為特殊的一州。

使得阿拉斯加如此突出的,是他們個性有稜有角的州民。其實,祖先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種的阿拉斯加州美國人,幾乎都是「下面那48州」來的新住民。比中國大陸土地還大,人口只有大陸1/4的美國既然地大物博,何苦移民北極苦寒之地?

原因出在對自己生命的態度不同。敢來阿拉斯加定居的人,都是想要「尋找人生新方向」,提倡一種不同於主流美國社會的另類價值觀;或是簡單的說,對賺錢沒興趣,只追求「人生貴適意」的名士派。

名士派固然愜意,但是周延的社會福利更是一大誘因。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經稱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後的福利國」(the last welfare state of USA)因為州政府投資石油賺錢,首度現金大放送。

阿拉斯加的經濟有八成靠石油。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統計,阿拉斯加人均年所得高達60079美元。是美國五十州中的第三名。石油讓阿拉斯加人活像美國境內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人人腰纏萬貫。

這進而形成全州普遍的人本精神,人人可以追求自我實現,藝術家人口密度很高,反而是「下面那48州」主流社會的累積財富﹑追求名望的務實取向,在阿拉斯加不再被高度重視。

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在在護持﹑造就了這塊北極大地,成為海角一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