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含氧力)跨越氣質臨界線(陳映瞳)

陳映瞳 2019/07/21 14:21 點閱 22761 次

我認識一位才華出眾,長相俊美的男醫師:每當他穿著帥氣西裝,配合熱情舞伴,在國內學術餐會上表演的時候,總能把氣氛拉到最嗨點。但這位醫師私下說,他的氣質其實偏向內向。

內向不善社交

別看他在社交場合吸引很多目光,他其實更喜歡關在密室做研究,連續好幾天都不厭倦,而且很享受孤單的美感。但他只要出國開會,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猶豫要不要參加主辦單位舉辦的國際大型社交場合。

那種場合,我參加過很多次了。幾百位甚至上千位各國醫師混雜一起,每個人都嘶喊著喉嚨交談著,大笑著,用各種排列組合拍照著。絕大部份的人你並不認識,內向敏感氣質的人出現其中,內心會出現很大的衝擊;往往一場社交場合參加下來,不但沒認識到太多新朋友,酒醒之後反而有被榨乾的空虛感受。

過去我好幾次是台灣唯一代表到國外演講;次數一多,突然明白到為什麼國際大師受訪出國,總是要帶著太太或學生同行。畢竟在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場合,熱鬧的人群中特別讓人感到孤獨。

自己的生存模式

人的工作能力不同,也許可以靠後天努力修正;但是氣質這件事,卻真的很難改變。外向的人覺得輕鬆愉快的社交場合,對內向氣質的人卻如千斤重擔。我當了很多年國內外學術活動的籌辦委員,為了炒熱氣氛,大學時代拒絕參加舞會的我,好幾次在社交餐會下海跳舞;為了必要的公關,有些社交場合也是盡量參加。

一直到現在,還不時和自己偏好安靜的氣質臨界線拔河。我羨慕過不少類型的人,但最佩服的,是可以輕鬆殺進各種社交場合,而且樂在其中的嗨咖。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進化模式;後來我也發展出自己應付社交的模式。最重要的,不外是接納自己,看重他人,保持誠懇,並且不糾結於社交後的成果。

如果是一定得參加的場合,就大大方方參加,即便過程不自在,離開場合後也要立馬忘掉。如果過程感到開心,就要記住那美好的時光,強化自己再次參加活動的勇氣。但如果可以拒絕,就開開心心躲進自己恬靜的小世界裡,也不用感到一絲愧疚或遺憾。

團結就是力量

這位男醫師後來問我該不該參加國外一個上千人的社交餐會?於是我告訴他自己最後一招社交戰略「團結就是力量」。社交場合如果可以找到活潑外向的朋友帶隊,那就放心把社交第一棒交給他們。但其實很多人並不擅長社交;就算只能找到內向氣質的朋友,還是手牽手一起前進吧!在氣質臨界線上,只要能找隊友,還是比單打獨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