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民快樂得起來嗎?(李武忠)

李武忠 2019/07/18 10:33 點閱 14904 次

台灣遠洋漁業遭歐盟舉黃牌警告拖延了近四年,終於順利解除,消息傳回台灣,漁民終於鬆了一口氣,蔡政府更是喜出望外,立即以守住400億遠洋漁業自豪,也大大的誇獎了漁業行政團隊。

台灣加入SIOFA

近日又宣告台灣順利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未來我國在政策上有發言權,可保障我國漁民的捕撈配額,可喜可賀。蔡政府在歷經三年多飽受漁民批評的漁業施政後,終於可一吐怨氣,政府相關官員喜形於色,透過媒體廣為宣傳,希望提高蔡總統在漁村的支持度。只是漁民真的有感嗎?

台灣遭歐盟舉黃牌警告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起因於我國政府對於遠洋漁船長期從事非法捕魚的管理暨罰責過於寬鬆,無法有效遏止非法捕魚的行為所致,若不積極回應,將進一步祭出紅牌禁令。

屆時台灣所有水產品將禁止出口到歐盟損失估計達數十億美元,還可能遭到其他地區的嚴格管控,茲事體大,迫使台灣政府須依照歐盟意見,分別針對法規、監控管理方式、罰責、管理工具、申報制度等等做出大幅度的修改也加強取締的力度。

歐盟黃牌警告解除

如今總算能解除警告,讓台灣漁民能回歸正常捕撈作業是好事,但是接下來台灣政府及漁民要如何「忠實」的來遵守國際相關漁業管理規範並積極參予國際海洋資源養護工作,任重道遠,沒有懈怠的空間。黃牌解除只是台灣漁業(包括遠洋、沿近海)邁向「責任制」、「永續漁業」的開始不是結束。

事實上,臺灣漁業在權宜船(應遵守船旗國表現的自願準則(VGFSP))、海上轉運、外籍漁工基本人權(血汗漁工)、混獲(bycatch)、海拋(全球損失估計達225億美元)、可追溯漁貨、漁貨即時申報等等,管理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未來仍充滿變數。

確保合法捕撈

台灣若想繼續在國際漁產品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就應該體認全球漁業捕撈管理利用的趨勢,確保漁獲物是合法捕撈,不能心存僥倖,解除黃牌只是讓台灣遠洋漁業捕撈及行銷回到正軌。

政府除應繼續進行非法漁業的宣導及監督外,如何透過國際漁業合作,洽簽雙邊或多邊的入漁協定,鼓勵前往國外進行漁業投資,協助當地漁業發展改善當地漁民生計,並確保我國漁民在海上航行暨作業安全,而不是只在乎漁獲量的多寡。

台灣能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是好事,只是該協定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該“區域”內漁業資源的長期保護和持續利用,台灣遠洋漁業能否確保過去的油魚捕撈配額?會不會影響我國漁民權益?還有待觀察。

推動漁業永續產銷

現今國際漁業環境及趨勢已經發生重大改變,管理重於開發,台灣漁業想要成為永續成長産業,必須調整產業結構、降低不當的漁業補貼、建構新的漁業資源管理體系、合理分配漁業配額、防止濫捕、克服基層漁工短缺、實施計畫性的漁撈作業,建立具競爭力的水產外銷通路體系,積極推動「生態漁業」,建立「永續產銷」模式。

台灣漁業還有許多挑戰和風險橫在眼前,相較於其他產業,蔡政府並未給予足夠的關心與協助,眼見漁業路越來越難行,漁民怎麼快樂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