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惡視力」 國健署:多排戶外活動

張元融 2019/07/08 15:20 點閱 16395 次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右2)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右1),邀家長趁暑假帶小孩一同打擊「惡視力」。(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右2)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右1),邀家長趁暑假帶小孩一同打擊「惡視力」。(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已經限制看電視了,為何孩子還會近視?國民健康署指出,「長時間、近距離」的閱讀寫字才是孩童近視的主因,且近視年紀愈小,度數增加愈快。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的有效方法,暑假期間家長除了安排安親班外,也可多帶孩子走向戶外,遠離「惡視力」。

愈早近視愈嚴重

「台灣小學一年級每10個有2個近視,高三學生每10個有9個近視!」據國健署106年調查顯示,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為9%,學童升到小一時攀升到19%,在小二暑假更是增加一倍達到38%。

「年紀愈小近視,度數增加愈快!」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解釋,據副總統陳建仁先前所做全國性調查,孩童一旦近視,幼稚園階段每年增加約125度至150度,國小、國中階段約增100度,高中階段約增50度,大學後即趨緩。吳佩昌說:「小朋友愈小開始近視,愈容易暴衝,愈難踩剎車。」

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孩童近視平均每年增加75至100度,如未加以控制,可能造成近視度數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

國外研究指出,「高度近視者患有黃斑性出血症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00倍!」吳佩昌舉個案解釋,曾有一位大學生因眼中有一個大黑影擋住視線而向他求診,原來此病患從幼稚園開始近視,近視已達1500度,經診斷為高度近視導致的黃斑性出血症。他說:「高度近視為成年人黃斑性出血症的主因。」

走出戶外預防近視

「戶外光線刺激視網膜會促成人體生成多巴胺,而多巴胺會阻止眼球橫向拉長,可藉此預防近視發生,」國健署表示,小學生下課教室淨空每周11小時戶外活動,可有效下降近視率,證實「在走廊或樹蔭下戶外活動」可預防近視。

「日光為保護因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為危險因子,」吳佩昌比喻,手臂肌肉如果一直提著一桶水不放,就會導致肌肉抽筋;同理,平時保健視力,應讓眼部睫狀肌保持像流水一般,時時流動,焦點不該固定在同一處太久。他建議,在家坐半小時就得適時的起來走動,讓眼球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