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頻率升高 UN:每週都有

莊瑞萌 2019/07/08 17:46 點閱 18079 次
開發中國家發生較少衝擊的天然災害,現今也經常會發生。(Photo by 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開發中國家發生較少衝擊的天然災害,現今也經常會發生。(Photo by 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氣候災難發生頻率,將提高到每週都會出現。聯合國(UN)高級官員指出,目前衝擊較小的氣候災難發生頻率已提高,經常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巨大損失,人類應該發展適應與應變能力,才能防範於未然。

據《英國衛報》報導,聯合國秘書長減災特別代表水鳥真美指出,襲擊非洲莫三比克的熱帶氣旋伊代與肯尼斯或印度乾旱雖然容易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但多數較低衝擊的事件同樣造成死亡與流離失所的悲劇,發生頻率已比預期還要快,卻少獲得外界關注。對此,她表示,「外界應該去思考適應與恢復力。」

據估計,與氣候相關的災害損失每年高達5,200億美元,反觀用來抗衡全球暖化影響的建設基礎設施成本僅佔其3%,換算未來投資20年,總經費需2.7兆美元。

因此,水鳥真美認為,如果人們對惡劣天氣獲得早期預警、洪水防禦等更好基礎設施或在乾旱情況下可取得水源,以及政府能更掌握哪些地區最容易受到傷害,許多影響較小的災害是可預防的。

她表示,上述並非侷限在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因為美國最近森林大火與歐洲爆發熱浪都已顯示,富有國家也面臨調整基礎設施,與保護人民免受災害的方法上的挑戰。

據《國民報》報導,水鳥真美認為,為了對抗氣候變遷造成的危害,人類已種植更多樹木並透過紅樹林、森林和濕地避免洪水氾濫以及恢復生態系統的健康。
稍早一項研究也指出,如果地球上能擁有相當於美國範圍一樣森林覆蓋面積,將可移除大氣中3分之2的二氧化碳,不過,這種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尚未獲得足夠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