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老年人服用抗帕金森氏症、抗抑鬱症的抗膽鹼劑藥物恐更糟,會增加5成罹患痴呆症機率!英國研究指出,一般抗膽鹼劑藥物會被用來治療抑鬱症、癲癇及帕症等,但學者發現,長期服用這些與人類短期記憶有關的藥物,恐產生對腦部的副作用,55歲以上受試者服用過抗膽鹼劑藥物者罹患痴呆症機率高出5成。學者呼籲,醫生在開抗膽鹼劑處方時得更謹慎。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抗膽鹼劑藥物是多種疾病的萬用藥物,凡舉抑鬱症、帕金森氏症、精神疾病與癲癇症等,在醫學上都常仰賴抗膽鹼劑藥物。抗膽鹼劑藥物能阻斷神經遞質的物質,但功能不只是針對精神疾病,此藥對失眠、心跳過緩及哮喘等都有幫助。
但日前英國研究公佈實驗結果說明抗膽鹼劑並非「萬用靈丹」,學者追蹤了近6萬的痴呆症患者與22.5萬未患病者,研究了這些人長達20年的用藥歷程,發現55歲以上的老年人若用過強效的抗膽鹼劑藥物,罹患痴呆症的機率比未服用者多達5成。
若更仔細分析,會影響痴呆症患病機率的強效抗膽鹼劑包含抗抑鬱藥、抗帕金森氏藥、抗精神病藥等,至於其他的抗膽鹼劑如哮喘藥物、肌肉鬆弛劑和心律藥物目前尚無風險。
根據《太陽報》報導,學者表示,雖然尚未有假說能支持強效抗膽鹼劑藥物會增加痴呆症患病率,但他們相信兩者必有關聯,他們呼籲醫生要謹慎開抗膽鹼劑藥物,先評估過病人體質和副作用再開處方籤,但以目前研究尚未找到合理假說前,學者認為尋找抑制以上疾病的替代用藥刻不容緩。
對此,國內醫師林淳澤就曾表示說過,抗膽鹼藥物的藥效過於暴力,對人體副作用不小,其實對於短期使用(解決一些短期的精神疾病)算是方便、有效,但若要長期服用,得再與醫師討論,以避免「過了狼群、又入虎穴」的患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