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採訪了兩場記者會,分別是「長老教會民主陣線聯盟及台灣捍衛婚姻家
庭聯盟」的記者會;另一場則是「外亞維儂藝術節行前記者會」。
在第一場採訪的當下,直接讓我產生的感覺是,他們說什麼、我們就寫什麼;讓我不禁懷疑,難道記者只是傳聲筒嗎?
第二場則是「外亞維儂藝術節行前記者會」,屬於輕新聞,覺得必須注意有過多的promote,因此一開始有將報導主題導向「藝術傳承遭遇斷層」方向,但與社長討論後覺得這部分採訪得不夠深入,如同「在喜事上面辦喪事」,因此決定刪除那段。這也讓我注意到採訪缺失,當在採訪現場取得不同角度的觀點時,應更加深入的挖掘,或許可以在產出另一篇報導。
這兩場採訪下來,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採訪較具爭議性的報導,但相對的,要寫爭議性報導的文章,代表對議題的了解性要有足夠的了解,這就必須做點功課了。
最後,還是稿件數問題。之前在自由時報寫即時新聞時,一次上班都有辦法寫至少5至6篇,包括國內及國際新聞;但現在的作業模式必須出門採訪,因此也相對擠壓了產出的時間,這是我一直以來無法克服的問題。
1.公投與大選脫鉤 教界:開民主倒車
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190618-4fPk
2.台7藝術團隊躍國際 憂傳承遇斷層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90618-U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