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兩故人——悼念劉屏,兼懷冉亮

游常山 2019/06/09 18:23 點閱 6986 次

多年前曾深度旅遊華府兩周,美國首都的春櫻鬱鬱蒸蒸,錦繡大地,美不勝收;而每年六月初入夏,綠蔭華蓋,值此中美貿易大戰方殷,象徵華府權力遊戲的高峰。

專業庶幾近乎

台灣資深駐美特派員劉屏先生此時竟因疾病迅即回到天家,不禁讓我想去因為癌症安息主懷的前工商時報駐美特派員冉亮姊妹。「政治新聞作為一個專業」,應該是可以刻在他們墓誌銘的結語。我想起德國十九世紀末的社會學家韋伯的名言:「政治作為一種專業,學術作為一種專業。」冉亮與劉屏的專業成就庶幾近乎。

五百多年後更正教的福音,成為全球基督教的主流,從主後1517年德國教士馬丁路德《九十五條綱》開始,就告訴我們:《聖經》清楚記載:「口裡承認,心理相信」、「兩人奉我的名,我就在你們當中」,告訴我們世俗的專業可以做得很神聖,如果我們奉主的名求。

奈何天妬英才

以此《聖經》標準來看,冉亮與劉屏都無愧於他們世界的職分。是我們新聞界的好弟兄姊妹。不過話說從頭,我其實與兩位新聞界前輩緣鏗一面,但是感覺上很熟稔,三十年前冉亮與病魔奮戰的遺作,在新聞圈流傳,大家感慨天妒英才,乳癌這樣不算絕症的病魔,竟然奪走她寶貴俗世生命,她的專業與責任感讓她徒留遺憾在人間。

如今滄海桑田,輪到較年輕的劉屏告別人間。我想到他們二人其實都是在報導中美貿易大戰的新聞戰中(冉亮當時遇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從一比四十升值一比二十八,冉亮於是主力報導前副總統、時國貿局長蕭萬長代表台灣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積勞成疾,罹患重大疾病謝世,被迫提早退出全球級的媒體戰場。

「天啟」令人憬然領悟

而三十年河東河西的預言,讓我心生警醒:冉亮走時,我是工商時報27歲跑經濟部工業局的三年資歷記者而已,而今,劉屏告別時我已經離開新聞界八年,比起來,在專業生涯我實在簡陋,愧對前輩,但是做為寫作者的「說書人」的角色,我似乎應該細描這「天啟」般的情境,讓世人憬然領悟:主恩浩瀚,夠我們用。

身為財經與政治新聞的前輩,冉亮與劉屏獻身的領域是我們台灣媒體人景仰的高峰,而處在美國,他們代表台灣,如何詳細鋪陳當時國際政治的詭譎多變,如何凸顯台灣的觀點,發揮影響力向台灣利益傾斜?

回歸「終極關懷」

首先,這是他們朝思暮想不能忘懷的核心關懷;其次,作為台灣土生土長的知識分子的「士」的角色,也是他們念茲在茲的;最後還是回歸「終極關懷」、追求「永生」的基督徒的最大盼望:我們的老我,是不是已經跟隨主耶穌「同釘十字架」?成為「重生的基督徒」了?

在冉亮與劉屏最後的與病魔搏鬥的日子,如果是,那麼就如同初代教會的保羅在《提摩太後書4:7》的勉勵門徒最後名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那麼死亡不過是短暫的再見。願兩位新聞界前輩安息,等候主再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