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神學沙龍)看見空隙裡的上帝(郭怡君)

郭怡君 2019/05/30 18:00 點閱 6536 次

這兩天看了一本書,裡面提到隨著自然律對於宇宙的解釋力增加,上帝逐漸在世界失去地位。「放棄上帝」有幾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放棄相信上帝,一種是放棄相信上帝是宇宙的主宰,認為祂和落葉、氣候的成因都無關,最後一種則是認為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方,才讓上帝來填補。傳道者抨擊,自此不少虔誠人士開始努力不懈地,在科學中搜尋空隙,彷彿上帝住在空隙裡,在夾縫中生存。

唐•鄭巢〈題崔行先石室別墅〉詩:「桂蔭生野菌,石縫結寒澌。」縫隙彷彿不太重要,是野菌寒冰黏著之處,是完整空間之間非實體的存在。然而,上個星期天我剛好在滿溢教會講道,提及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造亞當》之中,上帝伸出手指,亞當也伸出手指,中間就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縫。

如果神人要在宇宙洪荒的巨浪中重逢,要上帝等候、邀請,人醒悟、願意,兩下手指方能重新接觸,突破天人永隔之痛,回到創世紀的圓滿。我們應當好好思考這個「空隙」的意涵。

愛麗絲在夢遊仙境之中,對著要殺他的紙牌皇后大喊「誰怕你!你們不過是一堆紙牌!」("You're nothing but a pack of cards." )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的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法蘭西斯‧克里克也說,人(你)也不過「就是一包神經元」(‘you’re nothing but a pack of neurons’)。

然而,就算是一包神經元,神經學告訴我們,他們之間的連結:突觸間隙(synaptic gap)是神經傳導物質信號通過的重要渠道,是生命意識、思考和行動的基礎。

所以魔鬼藏在細節裡,上帝藏在空隙中,這似乎也是一種高層次的鬥法。日本建築學家平田晃久觀察到蝴蝶在花朵間飛舞,存在著一種沒有明確邊界的三度空間,感慨「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他認為,建築不單是純粹的內與外,人、自然與建築間的界面也獨具意義,具備「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shiro)。

建築理論學者克里斯多夫‧亞歷山大說,他花了五十年思索,在上帝與建築之間,連結著環境的神聖性。他說,只要我們妥善地探尋,就能看見上帝。看來當退離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讓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連結出現,我們都能在蝴蝶與蜜蜂飛舞,牆壁與牆壁之間感受神聖,看見空隙裡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