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從大學學費問題談起(張瑞雄)

張瑞雄 2019/05/28 18:46 點閱 7180 次

全世界由於高等教育的激烈競爭,各大學為了吸引學生,只好投入鉅資聘請優秀老師和充實圖儀設備,造成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政府的補助大幅減少,於是乎各國都在提高大學學費。

反對升高學費

另外由於科技的進步,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漸漸被機器取代,導致年輕人失業率增加,進而讓年輕人對於付高昂的學費去讀大學感到不值得,況且畢業後還要揹一屁股學貸,所以全世界的大學生都反對逐漸升高學費,讓大學和政府都備感壓力。

在美國,大學生債務可能是2020年總統競選的關鍵問題, 特別是在民主黨候選人中。美國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就提出了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計畫, 即如何讓大學更負擔的起。其他一些民主黨的候選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計畫, 都是要讓學生和家長減輕大學學費的負擔。

最近荷蘭的大學生正在考慮對本國政府採取法律行動, 因為學生的學費貸款負擔可能會加重, 此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高等教育成本更高的國家。荷蘭最大的全國學生組織–城際學生諮詢表示, 政府提高學生貸款利率的計畫違反了一項國際條約, 該條約規定高等教育必須是 「逐漸朝向免費 」。

受教權是人人平等

聯合國大會1966年通過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說, 「本公約締約國承認, 為了充分實現這一權利.。應根據能力, 通過一切適當手段, 特別是通過逐步實行的免費教育, 讓所有人都能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該公約有169個國家, 包括英國簽署,美國在內的另外4個國家簽署但尚未批准該公約。

問題就在條約中講的是根據各國的情況「逐步實施」,所以各國的政府可以說其經濟和社會情況還沒有能力負擔免費的高等教育,而且學費通常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逐年提高,難怪在各國都引起學生的反彈。

學費漲縮機制

回到基本的問題,就是大學教育到底是國家必須提供的、幾乎免費的午餐或者是個人對未來的投資,大學到底該是理想主義的捍衛者,或是隨市場機制調整的營利機構。如果是前者,那麼政府應該管制學雜費的調漲,並大力補助大學和學生;反之,政府應建立固定的學雜費調漲機制,如隨物價指數來連動,並應優勝劣敗,讓市場淘汰經營不善的學校。

國內高教學費問題已走到了必須嚴肅看待的十字路口,教育部應找大學校長和專家學者、學生、立委代表好好討論出一個共識,否則整個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及經費分配使用上出現了人人都不滿意的現象。這樣下去,高等教育的品質當然不會好,教授學生不滿意,民怨也會越積越多。

而且不僅民眾抱怨,各大學也都怨聲載道,發展這也不行,發展那也不可,
處處受限。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應該決定我們是要走社會主義的大學,或者市場主義的大學,並毅然的鬆綁各種規定,適時適當地放下。這樣各大學才有可能自己規劃成長,物超所值的大學教育也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