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神學沙龍)失寵的綠鬣蜥 (郭怡君)

郭怡君 2019/05/23 17:33 點閱 5830 次

依據本週新聞報導,有綠鬣蜥在高雄愛河出沒,恐破壞溝渠影響生態。這些綠鬣蜥應是兩三年前遭棄養,在河岸邊棲身。其實綠鬣蜥不吃小動物也不太會攻擊人,但由於他們以植物為食,會吃農作物,也會在土堤挖洞,被視為「災情」來處理。

醒著三件事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棄養。綠鬣蜥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體型可長到一公尺以上。很多愛上綠鬣蜥的人在飼養初期覺得新奇有趣,但沒辦法長期對這樣的生命負責。看新聞影片中綠鬣蜥似乎很擅長潛水,在河中優雅地扭著身軀,優游自在。

依據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綠鬣蜥醒著的時候大多在做三件事:找食物、吃食物、找個溫暖的地方消化食物。

真令人感慨,同樣的生物,在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綠鬣蜥,就是脊索動物門、爬蟲綱、蜥蜴亞目、鬣蜥科,每天只會忙著覓食的可愛動物;被棄養在外的綠鬣蜥,就是吃農作,(發情期)會咬人,大肆破壞土堤的有害生物。南台灣有地方政府每年祭出賞金鼓勵民眾獵捕,許多民眾蓄勢待發賺獎金,發大財。

市場上的食用肉

在筆者馬來西亞的檳城老家,可以看見在地的澤巨蜥(Asian/Malayan Water Monitor)在街上奔走。筆者的堂姐說有時他們經由院子跑進家裡廚房,非常嚇人,但是基本上和睦相處。新加坡在早期民生窘困時,水邊大量的蜥蜴也成為市場中常見的食用肉。

在地原生動物和人類共生於同一片土地,歷世歷代做鄰居,就算彼此有點防衛,仍然相互支援,比起千辛萬苦引進新奇的野生動物,卻變心讓他們失寵,在街上流離失所,繁殖後被大規模地進行滅種式的追捕,自然和諧好多。

沒有一隻而是這隻

魯益師(C. S. Lewis)說,沒有所謂的「一棵榆樹」,有的是「這棵榆樹」,它存在於某時代的某年、某天的某小時,如此承受著陽光,如此成長,如此受著過去與現在的影響…同樣的道理,我想,也沒有所謂的「一隻蜥蜴」,有的是「這隻蜥蜴」或「這隻烏龜」、「這隻小鳥」,提供給我、我的狗,樹幹上的蟲…這樣或那樣的體驗。

在創世紀,生物們曾經被一樣一樣細心命名,然而任何一個在眼前的生物,都不只是「生物」,「動物」或「蜥蜴」這樣的集合名詞而已,畢竟,沒有天父的允許,一隻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