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

醒報編輯部 2019/05/03 10:11 點閱 3209 次

印尼確實常常發生天災與人禍,交通問題也層出不窮,更有不少貧困髒亂的角落,政治操弄、社會失序與宗教衝突時有所聞,貧富差距也很大,但凡此種種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竟不經意間將之塑造成負面形象,損人又不利己,不是嗎?

印尼的生命力

眾所皆知,漢人普遍勤儉持家,但有必要認為悠遊自在的原住民就「生性懶惰」、「今朝有酒今朝醉」嗎?印尼是火山林立的國家,火山帶來災難,也為印尼帶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印尼人與火山相處早已自成一種特殊的關係,人民也自有安身立命之道,有需要將印尼描述成危險國度嗎?把印尼的交通紊亂與法規不張,延伸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非常不安全,是不是也好像過頭了些?排華暴動是果,除了政治操弄因素外,華人過往在印尼土地上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擷取多於奉獻與回饋?鄙視多於彼此尊重?我真的沒有答案。

但我相信,如果多一點台灣人能以多元化國家的心態看待印尼,而不只是一個被簡化為輸出印勞移工與外配的落後國家,對增進台灣與印尼之間的彼此認識與瞭解,應該會有機會形成更寬廣的空間。

萬萬沒想到,身上流著一點台灣原住民血液的我,在2009年開始的5年半印尼駐外生活中,台灣原住民的純樸、笑口常開、喜愛分享與群體感很重等性格,竟會在印尼許多原住民族朋友的身上找到了共鳴點、發酵,讓我可以享受如魚得水、悠遊自得的感覺。

原住民自在的本性

原住民本性中那份山裡去水裡來的自在,也讓我到印尼後少有所謂的適應不良等問題,抵印後第一個週末就迫不及待的帶著內人,搭乘公車到雅加達老城區運河邊的貧民社區裡趴趴走,碰到的幾乎全是印尼人的微笑臉龐,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一個多月後就開始利用開齋節長假期,搭乘各式公共交通工具探訪偏鄉村落,完全擺脫一般台灣人、華僑或台僑對印尼的刻板印象。

樂在工作並探索印尼兩年多後,2012年我在無奈與徬徨中掙扎渡過,總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心靈安頓下來。10月底,台灣天下雜誌董事長發行人殷允芃,領著一行6人專程到雅加達採訪製作印尼封面故事,並於11月14日刊出。在協助安排採訪的過程中,深感印尼確實還擁有好多動人的故事,有待台灣人與媒體進一步挖掘,以增進台灣與印尼間的相互瞭解。

台灣和印尼缺乏了解

根據我個人幾年的觀察,台灣與印尼兩國間,確實缺乏彼此瞭解,有些可能囿於政治因素與過往累積的成見,但大部分則屬無心。因此,如果我無法利用這次派駐印尼的後半段機會,多加探索瞭解,那才真是應驗了俗語所謂的「入寶山空手而返」呢!

難忘的「謝謝」

利用2013年元旦假日,再讀天下雜誌的採訪花絮〈最讓人難忘的「謝謝」(Terima Kasih)〉小短文,透過這句簡單的Terima kasih,我隔著千山萬水,聊表對台灣親朋好友們的感謝之意。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林昭儀在花絮中如是寫道:「Terima Kasih!」這是我學過的語言中,音節最長,卻也是最令我難忘的「謝謝」!

抵達雅加達,趕忙跟來接機的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新聞組組長李東明惡補簡單的印尼語。組長啊,「你好」怎麼講?「Apa Kabar」皮膚黝黑的李組長說。謝謝呢?「Terima Kasih!字面的意思是,我收到你的關愛或禮物,也請收下我的感激。」

「微笑」的力量

語音剛落,發覺自己的嘴角竟然不自覺上揚。是輕柔而語調上揚的印尼語,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是語言的韻律與節奏,觸動了嘴角的微笑?

「在這裡,微笑會打開很多的機會。」李組長熱心地教我們說「無論遇到什麼狀況,先給對方一個溫暖的微笑,什麼事都好商量。」微笑果然為我們打開很多友誼之窗……。

印尼確實是個微笑的國度,多元而精彩。但2012年底的我,只能難捨的選擇身留雅加達,繼續踏足印尼,但把心留在台灣、雙連的雙親,還有第二故鄉淡水。

熟悉又陌生

心想可以趁此良機,回顧過往幾年的印尼印象,又可以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幾許色彩,何樂不為呢?於是,另一段印尼探索旅程就此啟動,並在回首檢視五年半的印尼生命旅程中,我驀然發現自己對印尼的瞭解竟然還如此淺薄,既熟悉又陌生。

本書文章就是我與內人駐留印尼期間,先後憑著微笑,換來的串串美好記憶,以及我退休後,透過禿筆留下的一點探索記錄痕跡,願與大家分享。憑著過往經歷、記憶與感受書寫,難免因為時過境遷而失去時效,記憶力的逐漸褪色與疏漏之處,尚祈多予包容。期待還有機會再訪印尼,重新找回那份新鮮感。
(丁芸安輯)

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
作者: 李東明
出版社: 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