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美貿易戰面臨攤牌 台灣如何夾縫求生 (彭蕙仙)

彭蕙仙 2019/05/07 09:25 點閱 5552 次
美國總統川普發推對中國課稅(photo  by 網路截圖)
美國總統川普發推對中國課稅(photo by 網路截圖)

就在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即將前往往美國就雙方貿易戰進行所謂的「最終協議」前夕,美國總統川普突然於5月5日在推特上表示,針對總價值高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的制裁關稅,將從5月10日起,由原本的10%上調到25%。

美決徵關稅25%

此外,川普還說,關於中方另外尚未加徵關稅的3250億美元出口部份,將會「很快的」徵收25%的關稅。果如是,中美貿易大戰將來到最嚴峻的階段。
 
川普的這個推文立刻引發震撼。除了全球股市應聲而倒之外,有消息傳出,中國大陸正在評估,劉鶴的美國行是否應該叫停,因為川普實在很不友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談判前夕做出這個動作,川普向中國提出警示的意味很濃厚;他應該不會不希望看到中美雙方最終能夠達成協議,但是川普要藉著威嚇對方而擁有更多談判的籌碼。

台商紛紛回流

而對台灣來說,執政的蔡政府視此為台灣的契機,主要是因為部分台商為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決定將生產線移回台灣。根據行政院「投資台灣事務所」的統計資料,目前累計投資金額已達到2057億元,預估可望在台灣創造21200個工作機會,且後續還有40、50家台商有意將部分在大陸的產能移轉回台灣。

對此,蔡英文總統表示相當肯定。她在6日的臉書上撰文指出:我們最核心的策略,就是讓台商將生產基地從中國移回台灣,用「台灣貨」,而不是「中國貨」出口,才不會受到高關稅的影響。

台灣商業必然受損

不過,蔡政府可能先別急著為台商佈局台灣一事,有過多的喜悅,因為至少有2點值得注意。首先是中美貿易大戰已對全球製造業、經濟與貿易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台灣並不能自外於這個大環境。

美國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的最新報告以台灣的製造業為例指出,由於台灣的製造業大量集中於電子產業,而這個產業與全球景氣有緊密的連動關係,因此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所帶動的貿易萎縮風險,台灣是無法避免的。

其次,有意或已經回來台灣的台商,以製造業為主,且先不論攸關產業發展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問題能否及時得到緩解,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環境和台灣人對工作的要求,恐怕已經不太能夠接納這波以製造業為主的返鄉台商;經濟部長沈榮津所說的「台灣回流大爆發」,是否真是個值得政府敲鑼打鼓慶祝的好事?

畢竟台灣已經不歡迎勞力密集甚至有污染風險的產業了。

勿顧此失彼,破壞公平

此外,為鼓勵台商資金回流,行政院日前通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台商將資金申請用於實質投資,即可享租稅優惠,稅率最低可至4%、5%。究其實,這是個幫富人大減稅的政策。依現行最低稅負制規定,海外所得稅的稅率是20%,如果回台投資即可驟降低至4%,降幅實在驚人。

台灣向來不缺投資的資金,真有必要為了吸引資金為有錢人大開減稅之門嗎?在喜迎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而返台的投資時,蔡政府還是應該從長計議,不要來者不拒,甚至破壞租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