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更新兩難 考驗執政者智慧(游常山)

游常山 2019/05/06 18:04 點閱 5511 次

紅焰般的大布條寫著:「海砂屋應該強拆!」每天我走出家門,對面一棟國宅芳鄰的抗議布條就提醒我,這裡還是有釘子戶。

都更案逾200個

都市更新是從內政部以降,各級地方政府都宣示的政見,環視台灣目前的總體投資環境,因為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興起取代台灣擅長的製造業,近二十年來台灣的經濟都不夠理想,所以都更的確是主政者最好的施政方向之一,因為房地產與汽車工業一樣,都是所謂的「火車頭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連動效果非常大。

房地產更有「向後連結」的經濟學所稱「外溢效果」,有利台灣拚經濟。全台灣有待更新的房屋有多少?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有400萬戶,於是立法院審查「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迅速三讀通過,轉眼總統公布施行都滿二年了。

目前政府核准的都更案共有200個。在我家附近台北民生社區延壽二期國宅也在核准之列,且標案已准為台北市政府執行都更政策的半官方企業:中華工程公司動作很快,紅布條這棟的右鄰,有一排集合住宅已經入住,另外一排正加緊上鷹架,不到二年可以入住,拉布條的芳鄰,每天要爬5層樓,看到人家可以住豪宅,心中的羨妒滋味,可想而知。

釘子戶重演大埔案

這是台灣民主成熟社會的兩難,都更對台灣目前總體經濟的困境挹注甚多,多數台北市中產住戶也都擁抱歡迎政府介入都更,然而多數固然可以強渡關山表決通過,一旦公權力徹底執行,動用警力搬遷釘子戶的時候,社運團體就趁機放大衝突,很可能就變成「士林文林苑王家抗爭事件」或是「苗栗大埔強拆出人命」,民選縣市首長會受重創,從此政治前途很難更上層樓。

美國左派的都市計劃學者強力批判已久,例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卡斯提爾(Manuel Castells)的理論,就被台灣的主流學界(台大城鄉所)接受,後來32年前台北市的「夜宿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的人在忠孝東路四段Sogo百貨公司前的「無殼蝸牛社運」,簡單講有台大城鄉所的教授在後面下指導棋。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台灣的都更政策受到美國左派都市計劃學者的影響,也成為教科書的經典個案。

政治力頻介入

台灣走過這種可怕的貧富階級撕裂的衝突。我記得台大城鄉所退休的名譽教授夏鑄九,當年與他的城鄉所博士生、後來成為陳水扁總統及小英政府班底的政務委員張景森,為了台北市14號、15號公園的都更案,也是與大眾媒體對立,夏鑄九背後的民進黨奧援者是美麗島大老施明德,而張景森則有當時市長陳水扁的力挺。

公權力強拆老兵違建物,衝突現場就在林森北路晶華飯店前的大片綠地,果然一位老兵為了家被強拆,以上吊身亡來抗議,當時號稱「康樂里的悲歌」,台灣政治解嚴後這是一個標竿的社會新聞。所以該怎麼辦?這裡,民生社區延壽二期國宅的釘子戶,正在考驗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的執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