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也能勇敢發聲

醒報編輯部 2019/04/15 09:55 點閱 2756 次

在外向海洋中飄浮

還記得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家互相比較著自己的小肚臍嗎?在那個時候,我們都認為「內」比「外」好。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小肚臍向外突出,因此我為自己向內凹陷的小肚臍感到高興。

後來,當「內向」在我的腦中意味著「性格內向」,而「外向」意味著「性格外向」時,情況就相反了:性格外向是「好的」,性格內向是「不好的」。

無論我怎麼努力嘗試,都無法具備外向的特質,所以我認為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有問題。我覺得自己很奇怪:為什麼在其他人覺得很興奮的環境中,我卻會感到壓力太大?為什麼我參加外界的活動,回家後卻覺得自己快要被悶死了?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像一條離水之魚?

社會推崇外向性格

我們的文化重視並推崇外向的特質,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所以,人們會排斥內向的個性並不奇怪。我們生活在一種對反省和獨處持否定態度的文化之中。

當外向被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健康發展的自然結果時,內向的個性就成了「讓人敬而遠之的另類」了。在某種程度上,性格內向者未能實現應有的社會生活,他們命中注定要承受孤獨和不快樂。

我認為生活應該更公平一點。性格外向者得到了大多數的讚譽。現在,該是讓性格內向者認識自己是多麼獨特,也是我們的文化該對內向性格加以認可的時機了。我們應該停止嘗試適應外向的文化,並停止「改變自己」;我們需要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本書的目標就是幫助大家實現這個夢想。

內向性格不自知

我記得我第一次冒險對一位案主說「我認為你是一位性格內向者」時,她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問道:「妳為什麼會這麼想?」然後,我向她解釋內向性格是我們天生就具有的一些特質的組合。它既不是不喜歡與人共處,也不是害羞。她看起來十分寬慰,「妳是說我這樣是有一些原因的?」她說。令人驚訝的是,有那麼多的人性格內向,自己卻不知道。

當我與其他治療師討論我關於性格內向的觀點時,我很驚訝地發現,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內向的理論淵源。他們是從病理學的角度而不是個性的角度來看這問題。

當我為心理分析專業博士學位提交了我的博士論文後,我為自己所得到的難以置信的迴響而感動得落淚,也為許多同事的評論而激動不已。「我現在是根據性格內向/外向連續體的觀點來看待我的每一位個案了,」一位同事說,「而且這真的能幫助我理解他們,不再用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待那些性格內向者。我意識到我是在從外向性格的角度看待他們。」

我知道,當身為性格內向者的羞恥感消失後,這對人會有多麼大的影響。停止嘗試去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那是多麼大的一種解脫啊。一旦我建立了這樣的聯繫,我就領悟到自己必須寫一本書,來幫助人們認識性格內向這個問題。

性格內向者經常感到自己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他們想要找到「正確的方式」來做事。但我們生活在外向的世界之中,所以「正確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性格內向者。

理解自己 慶賀內向

如果本書某些章節的資訊與你有關,那很好;如果有些似乎與你的關係不太密切,那也沒有問題。本書是讓你理解自己或其他性格內向者的工具。自由活動,意味著創造一個讓新事物產生的空間。本書與生活一樣──需要融入一些休閒與娛樂。

當你理解了自己的內向性格(或與你親密的某人的內向性格),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解脫。那麼,這就是這本書存在的價值!你並不古怪,並不是沒有希望,也並不孤單。在外向的「汪洋大海」中,還有其他性格內向的「魚兒」。

學習如何使自己充滿活力。你可以制定計畫,讓自己每天幹勁十足地工作―這或許不是性格外向者的方式,但卻是適用於性格內向者的良方。為自己內向性格的優勢而慶賀吧。(林綺薇/輯)

書名: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作者: 瑪蒂.蘭妮

譯者: 楊秀君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