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神學沙龍)狂奔吧!綠頭鴨(郭怡君)

郭怡君 2019/03/28 17:11 點閱 6655 次
綠頭鴨是可愛的象徵(photo by pixabay)
綠頭鴨是可愛的象徵(photo by pixabay)

花蓮有民眾報案家裡的綠頭鴨遭竊,警方調閱監視器後發現綠頭鴨在路上「大搖大擺左顧右盼狂奔在巷子裡」,走了三個街口,警方表情嚴肅地表示,全案開始時是從竊案的方向開始調查,在發現鴨子在路上走之後,改以「走失」的方向來處理。

調監視器找鴨子

鴨子走失主人著急是可以理解的,警方調閱監視器找鴨子,在路上追鴨子的親民專業也實在是太令人佩服了。綠頭鴨固執的個性、悲催的遭遇、陌生的環境、搖晃的體態,輕鬆之餘,煞有其事又一本正經,一不小心成了喜劇泰斗,導演了這齣戲。

綠頭鴨在台灣是不普遍的冬候鳥,主要於每年的10月至翌年3月間出現。如果馴化綠頭鴨從小養在固定的地方,也不太會飛走。主人或許是從成鳥開始養,在房子周邊設置開放式水塘,給寶貝綠頭鴨很大的自由空間,殊不知鴨鴨會飛,不需要外人惡意偷竊,鴨子就能採取出於自我意志(self-willed)的行動飛出圍籬在街上「走失」。

動物們不說人話,如果他們不說「我想出去走走」「我聽見心底的鼓聲催促我前行,我的鴨生不止如此」,光憑「呱呱呱」,人不能得知鴨子的想法。筆者曾經在台東街上看過「狂奔在巷子裡」的鱉,後面追著海產店老闆。也曾經在泰國看見天上遷徙的成群蝙蝠之中,有一隻落地,當我追在那隻落地蝙蝠的後面,正好看見牠用兩隻腳在「狂奔」,還轉頭給我一個“leave me alone!”的表情。

距離感是保護

《小王子・愛與馴服》之中,小王子邀請狐狸和他一起玩,狐狸回應:「我不能跟你玩,因為我還沒被『馴服』。」人類馴養動物有很長遠的歷史,人類通過對各種野生動物創造新的環境,保證給予食物及其它必要的生活條件而達到。被馴化的動物攻擊性降低,但是要真的能與人類化敵為友,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創世紀・第九章》點出眾生與人的距離感,竟然出自神的命令:「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

神創造出這種距離感或許是種對雙方的保護,幾乎每種生物都有他的驚飛距離(flight zone),即生物容忍人類靠近他的最大值,有的鳥類遠遠看到人就立即飛走,有的生物可以讓人靠近到50公分才突然開始「驚飛」、「狂奔」。按照耶穌的標準,「顧念」和「認識」不僅能拉近物質的距離,更能拉近人獸之間心靈的距離,「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若有一隻綠頭鴨,像落跑羊一樣走失,現代耶穌大概一定也會報警(抱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