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頻傳 專家:不慣被拒絕

施養正 2019/03/28 11:29 點閱 24787 次
專家建議,家長應培養小孩多元的興趣,以增加紓壓管道。(photo by網路截圖)
專家建議,家長應培養小孩多元的興趣,以增加紓壓管道。(photo by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施養正台北報導】「孩子多半不習慣被拒絕的挫折感。」親子專家吳娟瑜27日表示,通常會有極端行動的孩子,往往從小都予取予求,不習慣被拒絕,因此一旦不如意時,就會喪失成就感,頓感絕望。作家溫小平也指出,除了3C電玩,親子閒暇時可一同從事戶外休閒活動培養感情,遇到事情也應適時溝通,取代嚴厲的威權教育。

青少年有遊戲認同感

師大心理諮商教授樊雪春說,12-16歲的青少年,常會把遊戲人物當作真實身分認同,因此,遭父母拒絕時會強烈感覺認同喪失。她指出,當父母拒絕孩子與遊戲相處,這年紀的孩子會感覺認同人物死了,自己也不應該存在。

她建議,父母應改試著了解遊戲人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而家長能透過協助青少年多元培養興趣,降低遊戲在孩子生命中的比例,讓孩子會漸漸移轉他對遊戲的執著與認同。

青春期易衝動

吳娟瑜說,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容易衝動,再加上可能從小嬌生慣養,父母缺乏陪伴只能出動「3C保姆」。她提醒,若家中只有父親和兒子的家庭需多留意,近幾件自殺案多由父子間的衝突而成遺憾。吳娟瑜指出,在家庭中,媽媽通常扮演緩解衝突的「潤滑劑」,因此單親爸爸更需花時間與孩子培養感情。

她也強調,現今家庭生活,經常人手一台3C產品,必須從小和孩子約法三章,並與他一同培養旅遊、運動等其他嗜好,同時也須讓孩子了解最重要的是「家人、家事、功課」,最後才是電玩。

少子化降低抗壓性

「少子化造成小孩抗壓力低。」溫小平指出,現在的小孩多從小順遂,因為少子化的原因,各個都是寶貝中的寶貝,家長百依百順,造成孩子抗壓力低。因此她提醒,父母在管教時應用循序漸進的溝通方式,取代傳統嚴厲的威權教育。至於3C的教育方式,溫小平說,應從小建立規範,她也建議,親子放假時去培養其他戶外活動,面對壓力時也有其他抒發情緒的管道。

大人應以身作則

律師蘇家宏則表示,現今家長常用3C產品照顧孩子,因此對許多小孩來說,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手遊,這時一旦父母施以威權,孩子容易產生剝奪感,進而感覺生命喪失自信和希望,加上身旁沒有可求助的親友,才因而走上絕路。

「連大人都容易3C成癮,何況是小孩?」蘇家宏建議,在管教小孩之前,家長應先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訂定「遊戲規則」,並漸進式的規範使用時間。他也強調,「孩子想不開最難過的是父母,所以更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