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人類預期壽命下降是深受精神健康狀態影響!過去提及預期壽命下降,原因不乏抽菸、糖尿病及缺乏運動等,而日前據外媒數據指出,美國近年來使用藥物過量的死亡率不停攀升,學者認為,這源自於精神不健康,才會讓人選擇使用抗憂慮藥物,加上在美國取得鴉片類藥物(如嗎啡)並不難,因死亡而降低的預期壽命程度與糖尿病相仿。
根據《CNBC》報導,美國預期壽命連年下降,原因與用藥過量而死亡密不可分,疾病管控局的統計數據指出,2017年出生的美國人預期壽命為78.6歲,比起2016年、甚至到2014年都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下滑比率雖不算劇烈,但卻是個令人不安的警示。
疾管局指出,近年來死因排名與過往三大死因(心臟病、癌症及意外傷害)相同,但用藥過量而死的比率卻劇烈上升,近幾年平均比率約上升10到15%。專家分析數據說,用藥過量通常都是鎮痛劑、抗憂鬱劑等偏向精神疾病的藥物,這也說明了美國的精神健康有問題。
另一篇《CNBC》報導則指出,該國權威基金會表示,精神不健康所導致的預期壽命降低程度,與糖尿病致死、抽煙等所釀的下降幅度幾乎相同,讓精神疾病基金會主席格雷厄姆驚訝,他也承諾該基金會將繼續研究此假說。
《底特律地方報》報導,談及精神健康,科羅拉多州的道格拉斯市是民眾公認最健康的城市,研究人員指出,該市非常瘋體育賽事,多數市民都有從事規律運動的習慣,這也讓該市的精神憂慮案件不多,從中可得知,積極性的運動會比用藥抑制更直接,也能避免預期壽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