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者:職場壓力大 樂觀可鍛鍊

邱慕天 2019/03/14 20:33 點閱 27742 次
有三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人們由悲觀思考的直覺,轉換成用樂觀的念頭看待人生:感恩、專注進步、以及有意義地與他人聯繫。(photo by freepic)
有三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人們由悲觀思考的直覺,轉換成用樂觀的念頭看待人生:感恩、專注進步、以及有意義地與他人聯繫。(photo by freepic)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有遠見的工作樂觀主義者,在觀察一年後,發現他們在職場的升遷率比同事多出4成,經濟狀況也好得多;而「樂觀」這項特質,可以用三招鍛鍊。

現代人在職場上,「持續的壓力」是公認最大的健康威脅。在史丹佛企管學者杰弗瑞•菲佛去年3月的新書《死於薪水》就指出,工作環境是形成現代人壓力的主要場所,對人們健康的殺傷力更甚於腎病或阿茲海默症。積「勞」成疾在美國一年造成1900 億美元的看病支出,約佔全美每年醫療保健總支出的8%。

慢性壓力:勞安殺手

在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有4分之3的職場人士表示,他們承受比上一輩更多的工作壓力,4成的人認為自己「壓力緊繃」。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研究員蜜雪兒‧吉蘭在一份涉及1萬1千人的大型研究中發現,超過9成的人都對壓力存在負面反映、身心健康倒退。吉蘭因此推廣「樂觀自療法」。

吉蘭投書《哈佛商業評論》指出,有三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人們由悲觀思考的直覺,轉換成用樂觀的念頭看待人生:「用感恩開始新的一天」、「專注進步、放下完美主義」,以及「有意義地與他人聯繫」。

三個樂觀思想習慣

放下手機、用感恩開始新的一天:
現代人通常爬起床之前都是用看手機、看信件、瀏覽新聞標題,這個「媒體護城河」給予我們太多自己無力改變的資訊,讓我們徒增煩憂
不如換成以「三件自己感恩的事情」、並學著道出理由,來開始每一天。吉蘭指出,當我們每天起床兩分鐘、連續兩個禮拜這樣做,悲觀就會開始散去。

專注進步、放下完美主義:
等到一切條件臻於完美才要行動的人,往往陷入杞人憂天、裹足不前。所以,無論你想在工作中轉換跑道或是想要實踐新想法,不妨設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並把它切成最小的階段性步驟。每一個步驟的成功,就會給予自己的大腦帶來「認知獎賞」,犒賞自己在下一步繼續積極行動。

有意義地與他人聯繫:
每天花兩分鐘發則短訊給新的和不同的人,讚美或感謝他們。這個訊息會點亮別人的日子,但對自我也大有裨益。我們的大腦開始更深刻地認識到所有關心自己的人。有意義的社交連結是幸福感的「先遣部隊」,想要收割積極樂觀的人生,就把它們派出去吧!

兒童天生樂觀

澳洲《對談》學誌指出,人類從嬰兒在出生開始,都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很多的研究量表中展現自信、天真相信他人、不會自卑。這樣的狀況在3歲時出現,在達到7到9歲時達到高峰,直到兒童晚期時減弱。然而隨著對「殘酷現實」的社會化認知增加,體會到競爭、比較、霸凌的孩童漸漸成長為憤世嫉俗的大人。

其他的研究指出,樂觀者在職涯的成功機會大。例如,在控制擁有的財富變項後,研究發現樂觀主義者擁有健康的儲蓄習慣的比例比悲觀者高出2成;而他們一年之中「為錢煩惱」的日子比悲觀主義者少了145天,自然感受到不同的人生壓力。

反轉像小孩

吉蘭的研究更在心理素質中區分出「有遠見的工作樂觀主義者」的類別,發現觀察他們一年後,他們在職場的升遷率比同事多出4成;作為業務員,樂觀者的銷售能力會是悲觀主義者業績的1.56倍;且他們經歷職涯崩耗的比例,僅有悲觀主義者的6分之1。

聖經《馬太福音》中,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面對如「地獄」般的職場,讓我們一同尋回赤子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