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角度思考 台灣核能有利有弊

呂翔禾 2019/03/12 16:47 點閱 33949 次
台灣核電在地質上會面臨斷層風險。(Photo on Wikimedia Common)
台灣核電在地質上會面臨斷層風險。(Photo on Wikimedia Common)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以距離斷層做為評估標準而言,有教授認為台灣的核電廠都太過靠近活動斷層,現有核電廠不應繼續延役。不過也有支持核能的專家認為,台灣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需要透過核能做為承接再生能源的發展,並持續減碳,面對「人類世」到來的挑戰。

太接近斷層 核安有疑慮

以核一核二廠為例,根據中央地調所102年的資料,核一廠距離山腳斷層7公里,核二廠為5公里。而山腳斷層為中央地調所劃定的第2類斷層(超過1萬年沒有錯動)。

但是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在媒體投書,表示斷層分類只是依照時間長短,不代表現在山腳斷層不會錯動,而這兩個廠距離斷層都太過靠近,且當初的安全係數並沒有考慮斷層的影響。

另外他提到,台電自己的報告都顯示,當初的調查並沒有發現山腳斷層的存在,如果現在加入地質調查的結果,台電表示也不會在兩個電廠的現址蓋核電廠。

陳文山表示,核三離恆春斷層只有1.1公里,雖然也是屬於第2類斷層,但以美國為例,美國60個核電廠中,有58個都是經過謹慎地質調查後,遠離斷層帶建立。他認為,台灣核電廠的選址評估應該更加謹慎。

碳排漸增 須發展核能

前環保署長,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在著作《正自有山河之異》中提到,隨著碳排增加讓全球暖化更加嚴重,台灣需要在全球氣候變遷上努力,而這需要從台灣的能源架構調整做起。而核能可以做為再生能源商轉前的過渡能源,台灣是可以發展核能的。

台灣的核電廠在地質條件上太過靠近活動斷層,不過台灣在能源上,或許需要核電,做為再生能源發展的過渡,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