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環境乘載已瀕極限 各國未因應

莊瑞萌 2019/02/13 16:49 點閱 12818 次
人類對環境破壞,讓大自然開始快速反撲。(Photo by Ron Reiring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人類對環境破壞,讓大自然開始快速反撲。(Photo by Ron Reiring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類對於環境破壞已進入臨界點,社會與經濟恐失衡。英國智庫公布最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海洋酸化等因素已讓地球環境不穩定來到臨界點,從全球各地極端氣候與洪災事件以倍數成長可見一斑。

據《BBC》報導,英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IPPR)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大量物種消失、表土侵蝕、森林伐木與海洋酸化等因素,正推動一個已達到臨界點的複雜、動態的環境不穩定過程。因此,政府部門應將焦點轉移至重視環境崩解規模與節奏、對社會的後遺症以及轉型改變的後續需求等3領域上。

IPPR也指出,從1950年起,全球洪災次數已增加15倍,極端溫度事件增加20倍以及野火次數成長7倍。另外,從20世紀中期開始,全球3成的可耕地因侵蝕已變得瘠薄,估計2050年,地球95%土地面積將出現退化。以英國為例,當地每年有220萬公噸表土侵蝕,超過17%的可耕地出現侵蝕現象。該機構也提出,許多科學家相信我們已進入一個快速環境變遷的時代。

據《CNBC》報導,IPPR強調,較貧窮國家更易受到環境破壞的影響,但卻無法準備或應對。報告也表示:「決策者與政治人物並未充分認識到,更別說去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災難性威脅。」除此之外,從1988年起,估計全球100家公司便排放了全球71%的工業溫室氣體。

對此,倫敦大學學院教授魯易司表示,「IPPR說得對,環境變化正以更快的速度發生並有可能破壞社會穩定。糧食供應的日後問題也可能導致價格飆升,因而引發內亂,而且移民數量增加也可能帶給社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