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諮商室)那不叫質感,那叫文化 (樊雪春)

樊雪春 2019/01/14 13:49 點閱 3840 次

最近因為白冰冰幫高雄代言觀光,引發了非常多的討論,同時行政院副發言人丁允恭也在自己的臉書上面發表了暗諷白冰冰沒質感的談話。我認為白冰冰代表的不是一種質感,她真正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是她那個時代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意識。白冰冰的文化是一種階級的庶民文化。

白代表一種庶民文化

我的母親就生活在這種文化當中,她喜歡早上起來運動,然後跟著一群阿婆一起到處去玩,坐著遊覽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她們去到一個地方就急急忙忙的拍照,因為在她們小的時候,到這些地方遊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拍照,讓朋友家人知道她們來過這裡。到過,對她們來講就是無上的榮譽跟光榮。

到了我們這一代,因為去任何地方都不再困難,我們成長歷程去過很多的地方,父母帶我們去,朋友也帶我們去。因為這樣子的便利性,所以我們去到一個地方時,我們要的就不再是到此一遊。我們想要的是深入了解它的形成、過程與美感,了解它跟其它地方的差異與故事,這個就是形成了一種所謂的美感。

不同文化相互接納

站在文化相對論的立場來講,不同文化之間應該要彼此尊重跟彼此接納。你要去了解父母的文化,父母也要去瞭解孩子的文化,在兩者中產生的一種彼此能夠認可存在的狀態。

「質感」其實是有帶著一種高低的評價在內,因為有所謂質感好,也有所謂質感不好。但如果我們用文化二字時,就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字眼,他代表的是一個過程,一個歷程而形成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心理的狀態,也是一種族群的狀態。例如我們說眷村文化,這個文化的意思就代表著眷村的經驗。

呈現文化心理狀態

在白冰冰的《來去高雄》宣導片中,有喜歡這個影片的,也有不喜歡這個影片的,這是最有趣的地方。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曾努力的看過影片,然後再回應喜不喜歡,這個喜歡跟不喜歡的內在,是一種文化心理的狀態,不能說這個東西好或不好,因為文化會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負面的一面。

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是,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自己從哪裡來,然後我們也能夠理解我們的父母或庶民文化是從哪樣的經驗來,這樣的理解和尊重,可以讓兩部分的人都在這塊土地上活得更自在。

隔代差異各取所需

媽媽喜歡熱鬧,她喜歡去百貨公司,因為對她而言,在小時候內心最大的盼望就是去百貨公司。因為她成長在嘉南平原,在看不到人煙的地方:在稻田、在竹林中長大,她已經看了很多的山,看了很多的水,她想要看看百貨公司的人潮,她想要看看熱鬧的地方,她想要聽聽別人講笑話給她聽,這是她成長的文化,這是他成長的需要。

而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充滿了聲音,大部分的時間在都市裡,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電視的表演,五光十色的宣傳,我在城市裡長大,我在城市裡度過人生最重要的青春歲月,所以對我來講,我渴望的是有一份寧靜,有一份看山看海的閒適
恬淡心情。我想這也是我母親沒有辦法理解的。

愛與包容

所以我想輕輕地對丁允恭說一句話,不是用漫罵、嘲諷或對立的方式,而是用愛與包容來說:「丁先生,這個不是質感啦,這個是文化。」我想,當我們都可以學著用愛與包容來表達一個觀念,來說一句話,這就是在彼此的差異裡,開始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