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4峰會五大關鍵 抗暖化仍抱希望

李牧權 2018/12/18 18:59 點閱 12176 次
全球近200個國家制定應如何衡量其碳排放標準及減量目標,是這次COP24峰會的最大成效。(photo by Flickr)
全球近200個國家制定應如何衡量其碳排放標準及減量目標,是這次COP24峰會的最大成效。(photo by Flickr)

【台灣醒報記者李牧權綜合報導】197個國家在剛結束的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同意制定「卡托維茲文件」,並共同簽署《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WP),對於這次峰會的成效,得失意見參半;《BBC》盤點出峰會5大關鍵:簽訂PAWP、科學界努力被看見、多邊合作未崩解、激烈抗議減少與年輕勢力崛起,肯定這次峰會帶來的潛在成效;《衛報》也認為「持續談判,就有希望」(while climate talks continue, there is hope)。

從峰會看到5件事

據《BBC》報導,這次為期13天的峰會讓全球看到5大關鍵:如何執行《巴黎氣候協定》的具體規則被確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雖沒被通過,卻證明了科學界的努力已讓絕大多數國家看見與認可、國際間多邊合作的精神依然存在、激進抗議行動愈變得少,反證會議內容成效有目共睹、年輕人的聲音漸漸崛起,成為日後推動對抗氣候變遷的動力。

儘管如此,報導也引述了一些對這次峰會感到失望的聲音,許多環保人士認為在這次卡托維茲峰會中,錯失了透過激進行動來喚起全球關注暖化問題的機會。英國慈善組織「基督教援助」(Christian Aid)成員Mohamed Adow更表示,PAWP並不是一條推動全球正視氣候問題的道路,他說,「我們結束了一場煤炭交易(coal trade),而不是氣候峰會。」

續談判仍可帶來希望

衛報》則指出,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次峰會存在缺陷和不足,但不得不強調的是,從2017年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來,全球都在擔心這項亟需各國同心協力的減碳行動能否繼續發揮作用,從這次峰會中,聯合國彷彿告訴所有人,「儘管多邊主義受到了損害,但它並沒有死亡。」

而這次峰會達成的果效,更是自1992年於里約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來,針對面對氣候變化問題,各國應如何具體承擔義務、規定實施機制、制定行動方針等問題,提供了最佳回答的一次歷史性共識。《衛報》認為,只要談判能持續下去,並把各國目標鎖定在2020年如何達成10年前所訂下的減碳目標,「希望」仍然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