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主講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
紀錄整理:許嘉琪
問:川普和習近平1日會面後,決議暫緩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的計畫,中美貿易戰暫時畫下休止符,讓全球企業鬆了一口氣。會後雙方似乎達成了一個雙贏的約定,中國承諾多購買美國商品,美國也設下90天談判期,暫時不增加對中國的關稅。然而各界對於這個結果有不同解讀,請問嚴老師怎麼看?
幫中國做足面子
嚴震生:我認為,這背後一定有研究中國的專家操盤。我在美國修的一堂中國政治課程中,教授說過:「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面子」,這次會議看起來,就是美國為中國做足了面子,而自己拿到了一些裡子。美國創造了許多模糊地帶,讓彼此各自解讀。例如,王毅說,美國會繼續支持一個中國,對此美國不承認也不否認;而中國說要買美國的農產品,但卻沒說要買多少。
會後,川普以老布希過世為由趕回美國,沒有舉行會後記者會。這省去了兩個麻煩,第一,川普不必擔心媒體詢問他會議的細節,畢竟會議中的模糊地帶他不好明說;第二,川普能夠避開通俄門的追問。我認為,創造模糊空間,讓中美雙方各說各話,就是美國送給中國的面子,這讓中國人認為,習近平達成了一些成就,壓低國內對習不滿的聲音。
創造模糊空間
而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並沒有完全讓步,關稅提高的計畫只是「擱置」,延後了90天。緩衝時間是12月1日到2月底,這中間包括了聖誕節、陽曆新年、中國新年,讓大家在佳節期間不必為貿易戰煩惱。我覺得這是好事一件,聖誕假期和新年的消費非常可觀,在這段時間停戰,能夠促進經濟,也讓雙方的實際談判者好好準備,以便繼續未來的談判。
問:這讓我想到九二共識也是創造一個模糊的空間,一中各表,各說各話。
嚴震生:沒錯,馬英九之前說過「互相承認治權,互不否認主權」。「互不否認」也是一種藝術,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跟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太一樣,但當王毅提出「一個中國」美國只是含糊回應,並不否認。另外,中國不提90天的事,彷彿關稅問題已經解決了,而美國也沒有硬要把「90天」塞進中方的嘴裡。
貿易逆差是指標
雙方心裡都明白,特別是美國,知道「我幫你把面子做足,但裡子我是拿到了」。中國答應要採購更多美國的商品,除了農產品、能源、高科技產品,未來可能還必須有更多開放。至於90天後,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會不會持續增加呢?我認為,到時候的「美中貿易逆差」將是最重要的指標。
2018第三季貿易戰已經開打了,但當時的美中貿易逆差竟然還持續擴大。有人分析,這是因為很多美國人知道關稅即將提高,於是加緊採購中國產品。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大陸也應許了多購買美國農產品,未來是否能讓美中貿易縮小呢?這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如果逆差持續擴大,川普無可選擇,只能祭出關稅,中國也了解這個情況,因此同意採購美國產品。
高價位商品平衡貿易
但問題在於,美國希望中國購買高價位商品,幫助貿易平衡,卻又不願賣高科技產品,使得兩國落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就像30年前台灣跟美國之間也有很高的貿易逆差,美國為此抱怨,台灣就只能去科羅拉多州買一些啤酒、到愛達荷州買一些馬鈴薯,妳說這能平衡甚麼呢?
日本當初也是,中曾根康弘訪問美國,記者問他:要不要對美日貿易逆差表示點什麼?他象徵性地在機場買了一條領帶。我認為,如果沒有具體數字呈現出來,兩國就只能打貿易戰了。這次會議並不是終止,只是暫停、中場休息一下。這90天可以看出來,在貿易的第四季中,中美的逆差有沒有縮小,具體的數字能讓他們決定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川普問題纏身
問:這就有點像留校察看一樣,如果操行好的話就不會開除你。而如今看起來應該是美國占上風?
嚴震生:沒錯,但還有個問題是,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假期外,明年1月是美國新國會開議,到時會是民主黨佔多數,加上川普又被通俄門纏身,所以中國可能也在等待說川普到時的氣勢會如何,尤其是穆勒檢察官對通俄門的報告快要出來了,到時川普可能沒有那麼多實力對抗中國。
問:所以中國也在等待川普的變化來決定拿出多少誠意。不過兩強對撞總是讓人擔心。
市場需求是關鍵
嚴震生:但這次的休戰總是讓人精神大振,像最近全球股市都大漲了2%,這是相當高的幅度。而最後兩方的誠意都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一定要看到貿易逆差的縮小才會終止。
問:對中國而言也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到底是要課關稅,還是買美國貨,這就是中國要自己去想清楚的了。
嚴震生:但要買也不一定會買,還是得看需求市場來決定,像台灣過去開放了美國的火雞進口後,因為台灣沒有吃火雞的習慣,所以到最後也是沒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