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關注漁業「四缺」困境?(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8/11/19 10:03 點閱 4532 次

日前近三千位漁民(特別是中小型漁船船主)辛苦北上,要求政府朝「減少雇主負擔」、「減少對漁民處分」等方向修改,政府官員先指責該項活動受到政治操控,後又做出若干妥協,「前後不一」的態度正說明了,為何漁民要上街以及歐盟遲遲未解除台灣黃牌警告的重要原因。但海洋保育以及外籍漁工人權保障團體,對漁民訴求有不同看法,呼籲政府不要走回頭路。

漁民處境艱難

其實這次爭議只是漁業問題的冰山一角,漁業除了本身具備3D(Dirty骯髒、Dangerous危險、Difficult辛苦)的屬性外,隨著全球漁業資源枯竭,漁業朝向以管理替代開發,可自由捕魚的海域越來越少。

加以沿海國家對專屬經濟海域的保護更為積極,手段更為激烈(如印尼政府公開炸沉非法捕魚的外籍漁船),從事遠洋漁業的處境(特別是小規模的船東及漁業公司)也越來越艱辛,還經常遭遇到日本、菲律賓、印尼等國軍警的干擾驅離,甚至遭海盜的追逐槍擊(如最近台灣籍鮪釣船遭海盜槍擊),身家性命備受威脅;

漁業所遭遇的許多問題和農業大不同,政府卻老是把漁業涵蓋在農業,未給予應有的對待。

光鮮背後的悲哀

一直以來外界看到的,多是政府誇耀我國遠洋漁業的豐功偉業(如台灣鮪魚、秋刀魚的捕撈量世界第一、魷魚年產量全球第二等等),產量產值有多高,被譽為台灣之光,卻刻意忽視在這些耀眼數字背後所存在的「缺漁場」、「缺漁工」、「缺保護」的三大困境,以及因此衍生出入侵他國海域捕魚,虧待外籍漁工,經營權宜漁船(掛上他國國旗的漁船,為非法漁業的主力)等弊端,給台灣遠洋漁業留下負評。

漁業缺乏政府的「關懷」,遺憾的是漁業界大老龍頭、學界面對漁業界的困境,竟然無人出面反映民意並提出建議,讓漁業始終附屬在農業,沒有受到應有的對待。在國際海洋暨漁工保護團體公開揭露,台灣遠洋漁業存在違法、虐待漁工等真實案例,加以歐盟對台灣遠洋漁業祭出黃牌警告,才讓國人大夢初醒發現,原來台灣遠洋漁業,並不是如政府大力宣揚般那麼的令人驕傲。

而台灣漁業會落得今日下場,除了少數違法的漁民或船東應該予以懲處避免再犯,甚至波及守法漁民外,漁政機關長期寬鬆不當的執法又習慣硬拗,同樣須被究責,怎還好意思討拍?

不要官逼民反

漁業管理要步上正軌,政府除了嚴懲非法漁業活動外,漁業署要有一套完整計畫來輔導小型漁船船主永續或退出經營,並設法解決當前漁業「缺漁場」、「缺漁工」、「缺保護」的三大困境。政府若只想虛應故事,拖過這次選舉,恐引爆更大怒火,更不利2020蔡總統的連任之路。

未來遠洋漁業、沿近海漁業(經濟魚類資源枯竭、海域嚴重汙染、捕魚區遭限縮等)及養殖漁業(外銷市場開拓不易、與太陽能光電業者搶租魚塭、天然災害受損嚴重、產銷失衡導致魚價暴跌、病害問題叢生等)三股民怨,若無法化解,一旦匯集並發起更大規模的抗爭,將在國內掀起巨浪,威力更勝於韓流,別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