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長者圓夢 弘道:有目標的抗老

許嘉琪 2018/11/14 15:12 點閱 14540 次
囍緻婚禮顧問總監錢維威受邀分享老人家披上婚紗的逐夢故事。(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囍緻婚禮顧問總監錢維威受邀分享老人家披上婚紗的逐夢故事。(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許嘉琪台北報導】圓夢是一種預防照顧,讓老人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比長照更能減輕國家的健保及醫療負擔!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14日公布「不老夢想影響力研究報告書」,藉由抽樣調查追蹤,發現老人家在自我實現過程中會重新看待自己的年紀和身體狀態,從「不服老」做到「抗老」和「自在老」。

根據統計,參與調查的圓夢長者有67.3%患有慢性疾病,而當中20%的人更患有3種以上的慢性病,打破了社會的既定印象,說明「不是只有健康的長者才有機會追逐夢想」。在弘道基金會的服務案例中,有位中風的鄭爺爺原本因為疾病一直鬱鬱寡歡,經過專員鼓勵,「勇闖夜店」,後來慢慢變得開朗愛出門,也常參與社區活動。

這個例子呼應了調查中很有趣的一點,在完成夢想效益評比中,長者們自認「這項活動對於身體有助益」的比例比「認為對於心理和社會互動有助益」的比例還要高,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覺得「自己變健康了」,與弘道基金會合作的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李竹姮說,成就感讓長者重新看待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態,從心靈出發,帶動身體變得健康。

調查也顯示,有70%的圓夢長者表示會再展開下一個夢想計劃,弘道基金會相信,圓夢是一種預防照顧,讓老人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比長照更能減輕國家的健保及醫療負擔。

而在鼓勵活躍老化的過程中,「社會支持」很重要,其中包括家庭支援和社會觀感。李竹姮提到,許多長輩在參與學習活動走走停停,因為他們有「家庭角色」必須扮演,比如說每逢拜拜很多阿姨就要回去準備祭祀,不能參加社區活動。另外,社區對於喜歡「向外跑」的老人是什麼態度,都影響著長輩出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