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立院採訪國族認同調查結果記者會,以及到台灣癌症基金會採訪;覺得每天只有兩篇稿量不夠,必須更加快寫稿速度。採訪部分,必須對事件有更快的了解,或者先行做功課,才能有辦法問出問題;另外,也要加強問問題的勇氣。
在立院採訪時,「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執行長謝明輝以及與會的公共行政學者、前行政院青輔會主委李允傑,對於蔡英文政府的憤慨批評可謂毫不留情,讓我一度懷疑「台灣競爭力論壇」背後是不是有中資?
此外,我覺得像這種單純在室內開記者會的新聞,要寫成新聞稿又是另種形式;要如何將現場只有口頭講話的記者會,寫成一則可看的新聞,我想必續具備有敏銳的「新聞鼻」及「新聞感」。
在採訪癌症基金會時,雖然一開始覺得是很小且具有公關性質的新聞,但我看到現場採訪的一些記者,會後仍很積極的找基金會執行長訪談;我體會到,就算看起來很小且具有公關性質的採訪,仍要找出它的「故事性」。記得老師及前輩們都有說過,對於新聞來說小事要大作。
成果:
1.認同創新高!近6成自認中國人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81018-MUuT
2.花東60歲以上癌友 回診補助8000元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81018-6U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