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學失衡 學者:係政策欠規劃

宋秉謙 2018/09/25 15:34 點閱 16244 次
黃昆輝基金會於25日舉行座談會暢談人才運用問題,邀請各界學者來把脈。(photo by 主辦單位提供)
黃昆輝基金會於25日舉行座談會暢談人才運用問題,邀請各界學者來把脈。(photo by 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針對我國教育界與業界難將人才進行最符經濟效益的運用,學者們認為政策上欠缺「人力規劃」與「產學配合」是主因!黃昆輝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25日的座談會中指出,國內人才無法做適當運用,特邀學者替此現狀「把脈」,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直指人才規劃失當,認為政府在各領域的投入不均;學者范世平亦指出,政府需要宏觀調控學界與產界的人力供需,以免失衡。

僑生政策論人力供需

財經專家、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25日於座談會指出,台灣因為地小資源少,人力資源更顯得重要,並舉瑞士為例,該國人口基數也小,但從小就注重個體教育與主動學習,能夠培養出有高附加價值的人力資源。陳博志也質疑,業界習慣將經濟成長趨緩歸咎於年輕人教育水準問題,相對的年輕人反質疑台灣企業為慣老闆,不注重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人力,僅重視膚淺的薪資。

陳博志強調,人力資源需要分門別類的分析,在某個領域能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人力可能很稀缺,台灣若欠缺某部分的人才,再根據所需的量,從國外引進,而非很直觀的「缺什麼就補什麼」,陳博志不看好近期的僑生7年得身份證政策說:「台灣確實缺乏部分領域的僑生人才,但不是缺乏所有的僑生,若一次引入,反而會造成人力市場過度飽和,搶到台籍就業者的機會。」

對於人力資源如何分門別類探討,陳博志坦承話語深具理想性,但細項很複雜,他表示,其餘細節將在10月5、6日的研討會再進行探討。

產學配合需仰賴政府

對於政策上欠缺產學合作的合適方針,資深學者盧世祥談到產與學都有待加強,他指出,學校應該培養跨領域的學生,並培養出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盧世祥也贊同陳博志提出的「再學習」觀點,他認為,教育很難跟上科技革新的速度,因此企業更應該注重在職訓練,「過去曾有台大新聞所的學生進到路透社後,被派到新加坡進行3個月的教育訓練,這才能減少學用落差。」

師大學者范世平形容,人才市場是個供需市場,只有供需均衡,市場才會穩定,他以過去台灣學界發展歷史說明,學界太容易跟風,加上政府沒做好宏觀調控,導致產學供需失衡,「過去台灣廣設大學,讓研究所以上的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許多學校為了刺激招生加開很多發展性差、且欠缺通盤考量的學系。」

范世平舉日本為例,若日本的文、法、商學生找工作遇到瓶頸,遇到明顯的供過於求問題,該國政府會勒令大學減少招生,盡力維持產學的人力資源達供需平衡,他也呼籲政府,與其跟風成立這麼多學系,不如宏觀分析各產業的需求量,再有效率地分配至各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