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疫情為害 人、病毒和蚊子共流行

章文 2018/09/19 17:32 點閱 15688 次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分析指出,登革熱病毒藏在熱帶地區,人、病毒和蚊子形成了一個生態鏈,才會生生不息。(網路截圖)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分析指出,登革熱病毒藏在熱帶地區,人、病毒和蚊子形成了一個生態鏈,才會生生不息。(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綜合報導】台灣每年10月至11月是登革熱高峰期,因全球暖化問題,台灣登革熱的疫情先在2002年突破5000例,2014年在高雄爆發了二戰後最大的疫情,共有上萬名病例;到了2015年高雄、台南兩市疫情齊發,共超過42,000名病例,更重要的是有209名病患死亡。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分析指出,登革熱病毒藏在熱帶地區,人、病毒和蚊子形成了一個生態鏈,才會生生不息。

為何台灣每年都會發生登革熱,甚至在某幾年還可能大爆發?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在《關鍵戰疫》新書中表示,所有的傳染病都有一個流行曲線圖,蚊媒疾病的特點是蚊子要帶有病毒才會傳染給人,而母蚊的病毒通常不會直接留給下一代,所以新一代的蚊子要叮到血液中含有病毒的人,才會開始製造病毒。因此病毒究竟藏在哪裡?答案是熱帶地區。人、病毒和蚊子形成了一個生態鏈,所以生生不息。

台灣位於亞熱帶,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每年仍有1個月左右的明顯冬季。由於斑蚊在16℃以下就不能繁殖,加上蚊子的平均壽命約只有兩週,如果我們趁著冬天消滅帶有病毒的蚊子,並且讓有登革熱病毒的人不被蚊子叮咬,就可以阻斷流行鏈,這就是為什麼南部地區的抗登革熱大作戰,常強調疫情一旦過冬就難以收拾。

以近幾周南部大雨、颱風過境、夏天潮濕悶熱等「條件」來看,「登革熱」是可能流行的。事實上只要改善居家環境、不囤積積水容器、減少病媒蚊孳生、做好消毒工作,就能達到預防效果。而傳染病防治的重要原則,就是要趕在流行曲線飆升之前,設法控制下來。防疫如同作戰,就是要和時間賽跑,最完美的作戰是跑在病毒前面,防患於未然,其次才是防微杜漸,再其次就是收拾戰場。

張鴻仁是台灣傑出的防疫專家,他在《關鍵戰疫》書中解答許多國人對傳染病的誤解並且提供正確的防疫知識,防疫專家從尋找病毒來源有如福爾摩斯,一步步挖掘真相。因全球暖化,造成斑蚊大量孳生並北移,過去不太受到注意的病毒,三不五時就會跑出,「登革熱」即是這樣的病毒。民眾一定要有長期對抗「登革熱」的心理準備,就如張鴻仁所言,「人與蚊子的戰爭還有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