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專題計畫經費扣除人事等開銷後,剩下1萬元連1根實驗用抗體都買不起!」由於今年科技部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導致基礎研究經費受擠壓,對此,代表14學會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長施修明12日於「科技部獨厚AI,刪基礎科研經費」公聽會提出,科技部應解決科研經費不足、勿用數字模糊焦點等4訴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則回應,會爭取基礎學術研究計畫經費予以獨立匡列。
科技部提解釋
今年開始,不斷有學界質疑科技部預算分配不公、大利推動AI產業,又大幅刪減基礎科研經費、打壓博士後研究員及助理,對此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親上火線稱「有求必應」,仍滅不了火。因此,立委陳宜民12召開公聽會,邀集科技部、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會、台灣發育生物學會等12位專家學者,希望科技部檢討政策方向,保障基礎科研經費、妥善規劃博士後進修管道、取消獨厚特定領域的補助。
針對經費大砍的質疑,科技部司長莊偉哲提出內部數據澄清,107和108年度的生醫農科研發經費都比過去2年多出5億元以上,107年專題計畫核定件數2,058件也與往年無異,絕對沒有大幅刪減的問題。但他也坦承,去年因增加基礎科研的經費,預先核定較多額度,今年預算卻遭砍9.2%,只好先支用預算補足,他保證,明年專案計畫平均經費至少維持110萬元,否則他引咎辭職。
莊偉哲也向立委喊話,期望基礎研究經費納入公務預算,不隨意遭刪除。陳宜民則認為,立法院審查預算以統刪為慣例,科技部應適當分配經費,並且一次性補足,不要將預先挪用經費作為慣例。
基礎研究嚴峻
「部長說支持基礎研究不手軟,我看到是打壓基礎研究不手軟。」學會代表施修明指出,科技部生科司學門預算105年與106年都有增加,但107年卻減少4.4億元,反映經費分布不均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以今年專題平均經費104萬元為例,扣除助理與研究生薪資72萬、管理費13萬、教授主持費18萬,只剩下不到1萬元的實驗耗材費用,什麼東西都買不起。」
陽明大學生科院長陳鴻震,分享擔任科技部審查委員2年多的經驗指出,科技部長甫上任之際,提出的許多政策都跳票,有失誠信問題,再多的解釋都是枉然。陽明大學以科技部網站數據做出統計,今年包括台大、陽明、交大的基礎研究通過審查的比率都降低,與科技部提出的數據兜不攏,他反問「學者應該要相信誰?」
施修明重申學界的4點訴求,包括廢除修訂的「延攬客座人才作業要點」,妥善照顧科研人才;正視生醫領域長久經費不足的問題,提出一次性解決方案;另外,應依物價指數逐年調升研究經費;最後,勿再用數字模糊焦點,重視學界實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