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地層下陷關鍵在政治(何義成)

何義成 / 文字工作者 2018/08/30 15:41 點閱 3397 次
農畜產或水產養殖業均屬用水量大,長期抽地下水早已是公開秘密。(photo by 維基百科)
農畜產或水產養殖業均屬用水量大,長期抽地下水早已是公開秘密。(photo by 維基百科)

經濟部水利署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去年台灣地層下陷面積三九五平方公里,為前年的三點七倍,較前年增加二八九平方公里,地層下陷現象有往內陸蔓延趨勢,約等於台灣土地面積百分之一。

下陷程度加快

近兩年襲台六次颱風與豪大雨,導致五五二七公頃淹水,其中地層下陷區域即超過九成。前述調查更指出,台灣地層下陷總面積達二四九一平方公里,涵蓋台北、桃園、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縣、台南、高雄、屏東、宜蘭等十一個縣市;以雲林縣下陷面積達八五五平方公里最嚴重。

下陷年平均速率以雲林、屏東及彰化最嚴重,分別為六點七公分、三點八公分與三點五公分。台灣地狹人稠,這份統計數據令人怵目驚心。

天災亦是人禍

彰、雲、嘉、屏等縣均以農畜產或水產養殖為主,當地河川多屬流域面積與流量小、每逢暴雨颱風才出現較大水勢、上游集水區到出海口距離短的旱溪型河川,且農畜產或水產養殖業均屬用水量大,長期抽地下水早已是公開秘密。

近年來溫室效應衍生地球暖化現象,使南、北極冰山融解,使海平面上昇,旱澇兩極化成為常態使降雨量集中,加上不當的土地開發,縱使八二三豪大雨水災降雨量不若九年前莫拉克風災,但前述因素加總起來,又逢陰曆十五大潮汐,是導致八二三水災,台灣中南部尤其是濱海鄉鎮災情慘重、低窪地區積水不退主因,雖是天災但亦屬人禍。

超抽地下水是根因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電視訪問時也指出,台灣西南部濱海地區超抽地下水猖獗,不僅每逢颱風豪大雨乃至海水漲潮低窪地區淪為水鄉澤國,也使台灣高鐵橋墩年年在下陷,日積月累將危及台灣高鐵雲林以南路段行車安全。超抽地下水也將加速土壤鹽鹼化,損害地力不利農民生計。

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嚴重,既與超抽地下水有關,若要遏阻下陷趨勢,水資源管理至為重要,但誠如李鴻源指出,水資源與河川水文管理權責支離破碎,不僅分屬中央與地方政府,在中央也分散於數個部會,有決策權的中央部會首長、各級民代與民選地方首長,都要面對強大的在地民意反對聲浪。

長此以往,中央與地方政府縱使編再多治水預算,繼續加高河海堤防,添購更多抽水機,仍是治標不治本,沿海低窪地區每逢颱風或豪大雨乃至大潮就淹水恐成惡性循環。絕非單靠水利工程手段解決。政策執行碰上難解的政治,專家也束手無策。

改變用水習慣

愚見以為朝野民選公職人員實宜拋開黨同伐異自利算計,共同面對問題向沿海居民說明問題癥結,說服居民配合政策不再抽地下水,方能減緩地層下陷,否則換黨執政也只是被指責對象主客易位。

政府相關部會更宜輔導農漁民和畜產業者改變用水習慣,研究如何以更省水方式經營農畜業與水產養殖業,同屬耗水量大的高科技產業也宜鼓勵儘量將使用過的水回收處理再使用,提升水資源使用效能。

另外,國土地質分區調查和綜合規劃必須落實,地質下陷區域就不宜再從事大規模公共建設與土地開發,河川水文管理尤須落實權責合一,多管齊下才能釜底抽薪,抑制地層下陷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