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823熱帶低壓肆虐,造成南部地區接近200處地方淹水,然而為什麼只有東石、布袋地區淹水多日不退?雲嘉一帶地層下陷地區,消除淹水的治本方法應為進行整體規劃,但大規模的整治卻對經費與行政程序是一大難題。
僅東石、布袋淹水不退
此次水災,嘉義東石、布袋等地區,到27日仍有多處淹水未退,災情十分嚴重。當然,東石、布袋等地區均屬於地層下陷地區;當然,嘉義東石、布袋地區退水緩慢,累積雨量是過大了點(48小時累積雨量接近超大豪雨的標準);當然,降雨期間又逢農曆14~16日的大潮,外水位(海水)比平均地表高程還高,內水當然不易排出。
但是平心而論,符合地層下陷地區、雨量過大與潮位較高等因素,在南部濱海地區絕對不止東石、布袋兩三地而已。為什麼只有東石、布袋地區淹水多日不退?
一般我們對地層下陷地區慣用的治水方法,不論是排水斷面加深、加寬,或加高堤防,通常成效均不佳。必須施以滯洪池及抽水站等工程整治方法或許可見成效,但此次823大豪雨東石、布袋地區仍未見效果;顯然滯洪池留滯洪水的能量不足、抽水站效率不彰等,都可能是治水無法奏效的主要原因。
都得由災後檢討分析報告後才可得知。無奈,在台灣這樣爭功諉過現況橫行的環境,真相可能永遠無法大白。
治水難題
雲嘉一帶地層下陷地區,消除淹水治本方法應進行整體規劃。報載前內政部部長治水專家李鴻源博士曾提出:徵收半數地層下陷地區魚塭挖深滯洪(滯洪量要夠大),而再把滯洪池挖出的土墊高地坪(住家可增加防水閘門),增加地面洩水坡度,應算是一個較佳的治水方案。
不過,規模若變大,經費與行政程序(增收土地等)之難度又將大幅提高,也是今日不論中央與地方常以政治考量取代工程考量下的又一項大難題。
水利署近年所提出的海綿城市觀念:「逕流分擔、出流管制」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治水觀念。但要落實、要發揮綜效,要真能抵禦各地區特殊地文、人文現況,仍有待政府、地方與民眾大家一起努力,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