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恩潔綜合報導】恐龍基因極似鳥類,染色體套數多,有助多樣性及環境適應!英國肯特大學戴倫.葛萊芬教授指出,恐龍與鳥類基因的相似度極高,該團隊便是據此進一步精確推定恐龍基因。儘管解碼恐龍基因為一重大突破,但葛萊芬教授澄清,目前尚無技術能進行復育。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恐龍在2億4500萬至6600萬年前宰制地球將近1億8000萬年,其中以各種面貌呈現,包括長尾、短尾、長脖、短脖、肉食性、草食性等,不可勝數。儘管恐龍生命力如此強勁,終究敵不過6600萬年前的隕石攻擊,除了飛行類恐龍外已全數滅絕。
葛萊芬教授指出,鳥類是目前地球上多樣性最高的物種之一,與恐龍展現類似特徵,且鳥類通常擁有約80副染色體,超過人類的3倍,是鳥類擁有如此豐富多樣性的原因。
肯特大學研究團隊表示,化石證據顯示,與其說恐龍與鳥類是遠親,不如說他們本質上就是同一類型的生物,現在的鳥類就等於當時未遭隕石滅絕的恐龍。葛萊芬強調,染色體數量多除了有助於促成基因多樣性,更能藉此幫助物種演化、延續物種生存,這也解釋為何恐龍的生存時期橫跨了1億8000萬年之久。
《CNET》報導,即使許多恐龍化石保存至今,但想從中取得恐龍的DNA卻幾乎可說是天方夜譚,目前科學界持有最古老的生物DNA來自100萬年前,比恐龍的生存年代近了許多。
因此,葛萊芬及其研究團隊採用鳥類、龜類DNA進行推斷的研究方法將能大幅提高拼湊出恐龍真實DNA的可能性,不過葛萊芬強調,儘管研究導出恐龍DNA與鳥類相近,但尚未能將其成功解碼,也未能僅依據DNA發展出孵育技術,現代生物科技距恐龍復育還有漫漫長路,短期內不可能有開發「侏儸紀公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