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難撫平傷痛 羅興亞人畏懼返鄉

王慶宇 2018/08/26 18:13 點閱 14418 次
清鄉行動一年後,儘管緬甸政府同意羅興亞人返鄉,但多數人害怕再度受到迫害,因此不願返鄉。(photo by Wikipedia)
清鄉行動一年後,儘管緬甸政府同意羅興亞人返鄉,但多數人害怕再度受到迫害,因此不願返鄉。(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王慶宇綜合報導】「在羅興亞人的難民營中,時間並無法撫平傷痛」!在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進行清鄉行動一年後,上萬名在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人上街抗議,希望緬甸軍方能停止對他們的迫害。儘管緬甸與孟加拉已經達成協議,同意讓羅興亞人回家,但大多數人在害怕再度遭政府迫害的情形下,並未動身返鄉。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25日剛好是羅興亞人遭緬甸軍方清鄉滿一周年的日子,上萬名在全球規模最大難民營的羅興亞人因此選擇上街抗議。他們除了希望國際社會能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外,更高舉「不要再一次了」的標語,希望緬甸政府能停止對他們的迫害。

根據「無國界醫生」的統計,至少6, 700名羅興亞人,包含730位5歲以下的孩童,在清鄉行動開始的1個月內就遭到殺害。聯合國更嚴厲地指責緬甸軍方的行為是「標準的種族清洗」。而成功逃離的難民更控訴軍方會對一般平民嚴刑拷打,甚至是性侵。

獲獎無數的攝影記者羅賓.哈蒙德更實地走訪難民營,並將其報導刊登於英國《衛報》。哈蒙德指出,許多抵達難民營的人都曾被性侵過、眼睜睜看著親友被殺害,或是負傷抵達。就算過了一年,很多人也都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哈蒙德在拍攝過程中發現一名年僅12歲的女童Johura Begum在一群女孩嬉鬧時,反而一臉憂鬱地坐在一旁。在與她深談後,哈蒙德發現,她之所以時時憂鬱,是因為她在逃難的過程中,痛失16名家族成員中的14名,包含遭到斬首的雙親。「我每一次呼吸都會想到我的父母,我並不感到平和。」她如是說。

在這一年裡,一群由「無國界醫生」所組成的心理輔導團隊已經進行了5, 700次心理輔導與12, 000次的小組會面。但無國界醫生的心理學家謝里夫.伊斯蘭姆擔憂地指出,許多羅興亞人的心理創傷正在逐漸外顯,變為「沮喪、焦慮、無助,甚至是有家庭暴力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