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展臺灣館 我藝術躍國際舞台

陳恩潔 2018/08/23 18:51 點閱 16544 次
2018倫敦設計展臺灣館23日舉行行前記者會,文化部交流司司長、國家美術館館長一同為參展藝術家打氣。(photo by臺灣醒報/陳恩潔)
2018倫敦設計展臺灣館23日舉行行前記者會,文化部交流司司長、國家美術館館長一同為參展藝術家打氣。(photo by臺灣醒報/陳恩潔)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恩潔綜合報導】臺灣首度以國家館概念參與倫敦設計展,盼將臺灣文化行銷至世界。今年文化部藝術銀行策畫「隱形的吶喊」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臺灣館,邀請吳政璋、許哲瑜兩位臺灣現代藝術家參展,並與專業策展人蘇承璞合作,以展覽年度主題「情緒狀態(Emotional state)」,將臺灣的社會型態以現代藝術方式呈現。

文化部交流司吳紹開司長於行前記者會向參與、發揚臺灣現代藝術的藝術家們表達感謝,而負責執行藝術銀行計畫的國家美術館館長陳昭榮表示,倫敦設計雙年展今年邁入第2屆,臺灣以「國家館」的角色參展,於9月4日至23日展出,相信2位藝術家都能「為國爭光」,讓世界看見臺灣。

陳昭榮強調,近日除了參加倫敦設計展外,藝術銀行也積極向臺灣藝術家徵件,活化公共空間,最近更結合藝術治療等公益性質活動,藉由外館藝術品擺設,讓臺灣藝術躍上世界舞台。

策展人蘇承璞介紹本次臺灣館展出內容,以「隱形的吶喊(Invisible Call)」呼應雙年展主題,希望喚醒大眾重新正視主流媒體忽視的聲音,透過訴說自己的故事呈現壓抑的情緒。他提到,兩位藝術家各有特色,其中吳政璋的作品較為宏觀,運用眾多臺灣地景提醒人們注意土地、環境問題,而許哲瑜的作品則是由外而內,回到內心進行自省,藉由呈現懷念的對象將情緒釋放,找到所有人複雜情緒的共同語言。

吳政璋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指出,他收集了各種臺灣的聲音,從文化、生活習慣到商業行為等大家習以為常的聲音,並呈現這些聲音背後長期失衡所累積出的元素。在記者會現場,甚至難以分辨垃圾車的聲音究竟是影片音效,抑或是真實的垃圾車聲音,呈現內容相當逼真、貼近臺灣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