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談政黨對立 籲台勿靠攏川普

蔡岳宏 2018/08/19 19:12 點閱 15298 次
長風文教基金會19日舉行「美國民主往何處去?」系列講座,邀請世界知名民主研究學者戴雅門(中)和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右)對談。(photo by 蔡岳宏/台灣醒報)
長風文教基金會19日舉行「美國民主往何處去?」系列講座,邀請世界知名民主研究學者戴雅門(中)和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右)對談。(photo by 蔡岳宏/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不能因為川普推動對台友好法案,台灣就向傷害民主的川普政府靠攏。」世界知名民主研究學者戴雅門和前駐美代表沈呂巡19日以「美國的政治極化」為題對談。戴雅門強調,選舉制度的設計應排除選民偏好程度最低的候選人當選,避免極端候選人選上,並應加強人民對於社群媒體的識讀教育。沈呂巡則認為美國兩黨雖意識形態對立,但仍然有共識,他舉自身與美兩黨溝通的經驗,曾成功讓兩黨對助台法案達成共識。

美兩黨對立日趨嚴重

長風文教基金會19日舉行「美國民主往何處去?」講座,邀請世界知名民主研究學者戴雅門和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對談,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和前總統馬英九都在台下靜靜聆聽,足可見其大師功力。戴雅門提到,美國政治困境與政治兩極化有關,近年來因美國國會左、右派歧見日趨擴大,「共和黨越往右派傾斜,民主黨則漸趨左派。」兩派敵意升高,增加通過法案的難度。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全美58%的選民希望看到兩黨更多妥協,蓋洛普1991至2015年民調則顯示,民眾對國會、法院和總統信任程度,已從50%下降至30%。」戴雅門也提出「人民假說」解釋,因為人民意識形態分歧而導致此現象。此外,根據「菁英理論」,政治菁英的嚴重對立會間接影響人民,「立場偏激的候選人初選較易出線,因為會去初選投票的都是意識形態強烈的選民。」

兩黨仍有共通處

沈呂巡也同意美兩黨對立日趨嚴重,尤其他就身在華府,體會更深。「1950年代,美國兩黨為對中政策互相指控,1960年代政黨兩極化更已變成全球的政治情勢。」沈呂巡指出,1970年代美政黨對於台灣態度出現分歧,因此他堅持必須同時爭取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1995年之後,只要是跟台灣有關的決議案,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投票表決幾乎都全數通過。」

「過去因美國國會曾要禁止台灣仿冒品輸美,突然之間保守派的共和黨變成台灣的敵人,但民主黨卻贊成自由貿易,站在台灣這邊。」沈呂巡指出,有時候政治對立不一定是意識形態的分歧,必須視案例而定,例如兩黨都對戰爭英雄很尊重,「共同唱國歌時,兩黨議員的眼淚都會掉下來。」沈呂巡也憂心表示,台灣沒有這種愛國文化,且台灣兩黨在立法院質詢時,也都不進行君子之爭的辯論。

改革選舉制處

對此,戴雅門回應時說,美國已經脫離台灣立法院打架的型態,但除了對台灣法案的共識度很高之外,1970年代後,美兩黨意識形態壁壘分明,2013年兩黨意識形態重複的投票僅剩4席,此外選民也開始選擇移居到意識形態偏好的地區,兩黨都可能勝選的「搖擺州」已經很罕見。

戴雅門認為,為減少高度意識形態的選民,造成比例失衡的選舉結果,「應該要排除選民偏好程度最低的極端候選人,讓剩下的候選人進行下一輪投票。」此外,許多候選人害怕批評川普,失去參加初選的資格,如果輸掉初選的候選人,還能以獨立參選人的資格繼續參選,這些候選人或許較敢批評極端的政見。

針對全球民主發展的未來,戴雅門表示,即使他是樂觀主義者,仍擔心美國總統川普對民主、外交不以為然的態度。他更向台灣喊話,不能因為川普政府通過對台友好的法案,就支持有違民主精神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