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自水壩興建抽腿 中國投資漸增

陳寧 2018/08/07 18:46 點閱 13546 次
圖說:全球各地大肆興建水壩,卻也潛藏危機,甚至已帶來傷害。(photo by Wikipedia)
圖說:全球各地大肆興建水壩,卻也潛藏危機,甚至已帶來傷害。(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陳寧報導】水力發電有利有弊,各地看法也不同。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近年陸續開始興建水壩,發展水力發電,世界銀行亦協助各國興建水利設施。然自從出現環境及對社會的影響後,世界銀行漸漸降低投資,但中國反而更加積極注入資金,專家則提醒需注意對人與環境的傷害。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國際水力發電協會於2017年統計,發現全球發電量持續增長,尤以東南亞地區同樣最高。然而,興建水壩使下游地區水量降低,影響到農作物灌溉。中國在湄公河上游水壩興建工程,引發泰國及越南學者批評,南美水壩興建案也引發爭議。

1990年代前,世界銀行積極投資全球水壩興建,但隨著越多水壩完工,爆出諸多社會及環境問題。考慮到諸多負面影響,世界銀行自1993年印度訥爾默達河水壩案撤資,2000年世界水壩研討會指出水壩對傷害當地環境,同時迫使當地民眾遷移家園。然而,中國選擇忽視對環境的影響,積極投資水力設施工程。

德國之聲》指出,寮國水壩今年7月未完工前,因大雨造成潰堤,釀成死傷慘況及數千人無家可歸。10年前,寮國政府計畫成為東南亞最大發電地,因此大肆興建水壩。專家陸續指出可能潛在的危機,包括生態系的破壞及下游的農業用水量,但直到此次水壩坍塌前,官方未正視過此問題。

專家表示,一個國家不能過於依賴單一方式的永續能源,除了水力發電,也可以採納太陽能及風力等發電方式,以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