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劃審議縮水 環團批黑箱作業

譚有勝 2018/07/23 16:14 點閱 12676 次
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行政院在審議國土計劃時,將高達286頁的公聽會意見簡化成116頁,輕視民眾在國土計劃的參與權。(photo by 譚有勝/台灣醒報)
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行政院在審議國土計劃時,將高達286頁的公聽會意見簡化成116頁,輕視民眾在國土計劃的參與權。(photo by 譚有勝/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國土計劃審議疑似黑箱作業!地球公民基金會2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行政院在審議國土計劃時,不但沒有公布審議委員會組成、開會時間、會議記錄,且還將高達286頁的公聽會意見簡化成116頁,讓歷經上百場的公聽會如同過場。環團代表李根政執行長批評,行政院輕忽民眾參與權,已違反國土法。他呼籲,政府應將委員會採常設型,並公開遴聘專家、民間代表團體等,以落實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國土計劃審議縮水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批評,過去在國土計劃審議會裡,每個委員都並未對計劃內容縮減表達意見,但審議會主席張景森卻在會議作出結論裁示,「請內政部將本計劃重要政策內容,整理為摘要本」。因此讓該計劃進入行政院以後便大幅縮水,民眾參與公聽會所表達的意見多數遭刪除。

行政院此舉不但違反士國土法保障資訊公開的原則,更輕視民眾參與國土計劃的權力,恐為日後的縣市國土計劃埋下陰影。

落實資訊公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批評,政府必須說明審議的程序,並落實國土計劃全程資訊公開。他指出,資訊公開有3個優勢,第一,政府資訊來源透明有助民間監督,掌握政府決策的過程。第二,政治參與的透明度,可讓民間團體在公正公平的原則下參與政策決策。

第三,政府課責制度,人民可藉由法律制度,懲罰或譴責失職的政務官或事務官。政府必須遵守資訊公開的原則,才能讓民眾了解國土計劃的進程。

地球公民基金會呼籲,行政院應針對國土計劃審議會補正嚴重瑕疵,例如委員會應採常設型,並公開遴聘學者、專家、民間代表團體等,以納入更多社會公證人士,落實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