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街道上有許多招牌字體剛毅有神,甚具特色,但隨著老店結束與都更重建,近年來不少招牌被大規模清拆,同時也令招牌上的字體絕跡。有香港文化人在香港書展期間,出版關於這種招牌字體的書籍,更計劃發起眾籌集資,把這種具香港特色的書法招牌字體,開發並保存成電腦字體。
港「北魏真書」源起
香港平面及字體設計師陳濬人(Adonian Chan)與設計編輯徐巧詩,於18日開幕的香港書展中,推出兩人的合著《香港北魏真書》。該書總結了陳濬人過去六年時間,從事「香港北魏真書計劃」北魏書法研究和字體設計創作的歷程。
香港北魏真書是華文世界裡特有的書體,其源起可由中國南北朝,當時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即所謂「北碑南帖」,北派的書體有著漢隸的風格,而「真書」又名楷書或正書,「北魏真書」就是介乎與隸書跟楷書之間的書體。
香港在十九世紀後,有一名叫區建公的書法家,為店鋪題字時,優先考慮閱讀的實用性而非書法藝術的美學,讓店鋪招牌的字眼,能在遠距離亦容易辨認,竟成為北魏真書招牌字的開山始祖。
《香港北魏真書》一書中,收錄了南北朝魏碑、清代書法家趙之謙至四十至七十年代盛行香港的北魏招牌書法源流和藝術價值,又訪尋香港北魏書法家區建公、蘇世傑的墨寶,以及不同年代遍佈香港城市街道和日常生活的北魏體應用實例,同時也首次專訪獨步香江的貨車北魏體設計者楊佳。
古老字體新設計
陳濬人最新在個人社交平台撰文透露,當初並不知道甚麼是「北魏」、「趙之謙」(清代著名魏碑書法大師),只因覺得香港街道上的招牌字體非常有特色,似是反映一種香港蘊藏的歷練,而當看到熟悉的招牌從街道上消失時,令心裡隱隱作痛,故曾經一度四處蒐集被遺棄的招牌,但最終發現就算拯救了招牌,卻因招牌不再被運用在街道上,已失去原有意義。
他繼而感慨指出,雖然近年多了人認識香港北魏真書字體,招牌的視覺文化價值也開始被關注,但一切拆毀仍舊每天進行,「常言香港要『保衛』自己的文化,但往往只是被動地防守,偶爾以懷舊的思維去緬懷。等於它已經是停滯不前,失去生命力。」陳濬人回溯自己作為一個設計師的角色時,認為能夠演繹這種古老的文字,盼能以嶄新的面貌應用在今天的設計中,令香港北魏回到日常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