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讀書不到1小時 籲訂家庭閱讀時間

楊蕓 2018/06/13 17:38 點閱 18411 次
金車文教育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閱讀時間少,逾6成青少年每週課外閱讀竟不到1小時。(photo by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金車文教育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閱讀時間少,逾6成青少年每週課外閱讀竟不到1小時。(photo by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台灣青少年閱讀時間少,逾6成青少年每週課外閱讀竟不到1小時。」金車文教育基金會13日公布調查,總幹事曾清芸擔憂,近年「速食短文」、「懶人包」成為主流,青少年無法專注閱讀長篇文章;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蔡淑媖則表示,僅透過學校推廣閱讀很難讓孩子養成習慣,建議家長除了陪孩子多去圖書館借書、逛書店,可訂定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金車文教育基金會公布「青少年閱讀問卷調查」,發現青少年課外閱讀時間明顯偏少,64.3%的青少年每週閱讀竟不到1小時,超過2小時者也不到2成。然而,5成多青少年卻自認為課外閱讀時間足夠。至於閱讀可以獲得什麼幫助?調查指出,57.2%的青少年認為可以打發時間、42.3%認為可紓解壓力,同時,有超過6成青少年認為,學業考試及功課很多是課外閱讀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

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蔡淑媖表示,雖然孩子在學校有許多機會接觸課外讀物,但並沒有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她認為,這是因為家庭支持系統不夠,例如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沒有提供孩子自行購買讀物的權利、沒有積極鼓勵孩子閱讀課外讀物等。

蔡淑媖建議,家長應陪伴孩子多去圖書館借書、逛書店,或在家中有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把閱讀這件事情融入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長也要看書,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當孩子的楷模。

「閱讀的養成是專精與終身學習的起點,且愈小養成愈能成為習慣。」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在電子媒體時代,當「速食短文」、「懶人包」成為主流,使青少年無法專注閱讀長篇文章,對一事件或知識無法深入探究,令人擔憂。她認為,若閱讀僅由學校老師推動很難形成一股風氣,必須藉由家庭、同儕相互激勵,「當看書不是為了考試,才有可能內化成個人興趣。」

此調查為金車基金會於3月1日至4月15日間,對全國12縣市38所學校的國小高年級、國中及高中學生進行「青少年閱讀問卷調查」,取得2542份有效樣本,在信心水準97%以下,有正負3%以下的抽樣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