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日前一則「台人平均每年喝下一個鋁罐的農藥量,是青壯族群罹癌率高的主因」報導引發民眾恐慌,民進黨立委林靜儀30日抨擊資訊偏頗已打擊全台農民。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強調,農藥的施藥量不等於攝取量,施用農藥的目的是減少病蟲害,施用農藥可減少約3成作物損失。食藥署則提醒,罹癌原因相當複雜,單就農藥量以偏概全易使消費者誤會。
近日網路瘋傳一則報導,有一名醫師指出,過去30年台灣青壯年族群罹癌率增加近1倍,農藥使用量大增是一大主因,他也推論,「台灣農藥使用量比全球平均用量高出4倍,台人平均每年喝下一個鋁罐的農藥量」,新聞一出,造成全民恐慌。
林靜儀表示,她出身南投鹿谷的茶農家庭,從小喝茶長大,看到農藥的謠言滿天飛實在無法接受,認為該篇報導已嚴重污衊全台農民。台灣農業策進協會蘇育裕則表示,台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訂的非常嚴格,幾乎就算噴了農藥作用也不大,但為了做好植物保護,農民也是迫於無奈才會噴灑農藥,認為這種商業操作已損及農民權益。
對於民眾一聞「農藥」就色變,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施用農藥的目的是減少病蟲害,研究指出,作物栽培過程中若有昆蟲、蟎類等危害,生產量會減少22.7%,若在必要時施用農藥,可減少27.7%損失,而台灣農藥使用率高,是因台灣地處氣候高溫多濕的亞熱帶地區,作物及有害生物種類繁多,「雖然使用量比美、英等溫帶國家高,但仍低於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韓國及中國。」
「農藥的施藥量不等於攝取量。」鄒慧娟特別強調,農藥會經過植物體代謝及環境中各項因子而被分解,防檢局已自102年起,依據致癌性風險、劇毒性、持久性有機污染等原因陸續禁用21種、限用42種農藥產品,「但癌症形成因素眾多,醫界都尚未有定論,片面資訊恐造成民眾對農藥的誤解。」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澄清,國人罹癌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單就農藥量以偏概全容易使消費者誤會及恐慌。衛福部也提醒,唯有均衡飲食和健康作息,才是降低罹癌機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