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都注意到,台灣隨地大小便的人正在增加,而且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人們自然而然地率性「解放」,甚至以自己的排泄物作為武器,攻擊他人。
道德感喪失
這些人並非過去被認為會這麼做的社會邊緣人、也不是精神異常,不論是貪圖一時方便,或是情緒突然爆發,總而言之,就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在乎被人訕笑議論,也不怕被人斥責。
完全不懼他人眼光的極致,就是道德感的喪失。
早年台灣大街小巷常可看見「嚴禁隨地便溺」的標語、告示牌,甚至還有罰款,顯示這種行為很常見,所以要三令五申禁止。隨著台灣經濟成長、民智提升,再加上有段時間廣設公廁,慢慢地,已經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標語,因為除了極少數的特定區域外,這種脫序行為已非常罕見。
落後的象徵
奇怪的卻是,近來台灣隨地便溺的人卻越來越多,除了父母就在大街上幫幼童把屎把尿的新聞頻傳之外,連成人都可以毫無顧忌的就地方便。超商店員抱怨,明明店裡頭的廁所僅幾步之遙,卻有人就是懶得走過去,直接在座位上大解,讓店員清理到要嘔吐。
還有妙齡佳人在大街上走著、走著就隨地「種芋頭」,走在後面的行人一時不察踩到黃金,表情從茫然到憤怒。更誇張的是,日前台中市一位婦人酒後騎車遇到警察攔查,她竟當街脫褲解便,還抓起糞便丟向女警頭部並波及一旁的男警。
2008年總統大選時,謝長廷陣營在報上刊登大陸人在公園隨地便溺的廣告,藉以凸顯陸客的道德水準差,作為反對兩岸經貿往來的理由之一。可見台灣人相當不齒隨地大小的行為,認為是一種落後的象徵。
應該「零容忍」
事實上,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還有幾十個國家有隨地大小便問題,通常是經濟未開發的國家或地區。台灣是已開發國家,隨地大便的情況越來越多,恐怕是個警訊,不能僅僅視為只是少個案而輕忽。
犯罪心理學有個重要的「破窗理論」,這個理論指出,如果放任環境中的不良現象不管,會誘使更多人仿效。因此對犯罪或過犯行為,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在情況比較輕微時就予以處理,才可助減少日後發生更嚴重的犯案。
此外,在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提到幼兒在「肛門期」最主要的人格發展是學習如何控制、駕馭自己的生物本能和生理本能,以適應外在的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控制自己大小便的排泄。這個階段的「排便訓練」,是兒童第一次面對「紀律」和「管束」,並在這過程中經歷自我本能與外界限制的衝突。
及早走出「肛門期」
如果人們只是把隨地大小便的行為視為社會奇聞,看了會直呼噁心或罵個兩句就忘了,恐怕會讓更多人覺得這麼做也無所謂;而破窗效應就是這樣發生的,繼續下去,可能會讓這種情形變本加厲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