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王慶宇綜合報導】間歇性禁食儘管能迅速減肥,但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糖尿病!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儘管間歇性禁食能迅速造成體重下降,卻會對胰臟造成傷害,並影響血糖調節機制。此外研究更發現,體內腹部脂肪與自由基會增加並導致胰島素阻抗,最後導致糖尿病的罹患。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在歐洲內分泌學年度大會上,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近年來蔚為風潮的「間歇性禁食減肥法」儘管能迅速造成體重下降,但長期看下來,有可能導致人類罹患糖尿病。
研究主要作者波拿薩教授表示,間歇性禁食減肥法會對胰臟造成傷害,並影響胰島素調節血糖濃度的機制,使人類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大增。
《每日醫學新聞》指出,間歇性禁食減肥法主要是透過規律的禁食、進食過程來達到效果。該方法需要減肥者數天只攝取1/4或更少的熱量,然後在數天後大吃特吃,透過劇烈的攝取熱量差達到減肥效果。
但波拿薩教授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儘管小鼠如預期中的降低了體重,但身體內的脂肪分布產生劇烈的變化。他們更發現,小鼠的腹部脂肪有顯著的增加,而近期研究顯示腹部脂肪的增加會提高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胰臟負責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有受損的情形,身體內的自由基數目增加,人體細胞也出現「胰島素阻抗」的情形。胰島素阻抗象徵人類細胞停止接受血糖,導致血液中的血糖濃度迅速升高,最後導致糖尿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