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薪美意被稀釋 民眾恐無感(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5/16 08:01 點閱 7954 次
不斷新增體制外人員,除了破壞文官體制,人員的薪資以及來源,也令人擔心有無弊端。(photo by PxHere)
不斷新增體制外人員,除了破壞文官體制,人員的薪資以及來源,也令人擔心有無弊端。(photo by PxHere)

蔡英文總統上任即將滿2週年,執政團隊也配合推出利多:公務機關任用之月薪低於3萬元的派遣或臨時工,將加薪至3萬元;另外,時薪將傾向調高,從140元調至150元。

地方不跟進

這個消息是由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上,親自宣佈,希望藉此能夠帶動加薪的「氣氛」,讓更多民間企業起而效尤,從而對改善國人的低薪問題。

不過,前述派遣工調薪方案只限於中央機關所聘用的1.6萬名派遣工或臨時工,地方政府囿於預算不足,並不打算跟進,且這項措施明年才可能會實施。至於調高時薪一案,勞動部的態度相對保守。

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必須等到今年第3季「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時進行相關討論,但她也坦承,調高時薪雖是大家的共識,但也不一定會直接漲滿到150元,必須審慎評估後才會定案。

還要等2季

行政院今年初才剛為軍公教加薪3%,當時賴清德也公開表示,希望企業能夠跟進,為員工加薪,以刺激經濟成長。此外,蔡英文也承諾,如果企業的薪資結構有利於年輕人,政府會給予津貼、或在該企業參與政府標案時,給予點數上的加權等,予以獎勵,讓更多企業願意積極調高員工的薪資。

此外,基本工資中的時薪是今年初才由原本的133元調高到140元,若再調至150元,較之2016年5月份蔡英文執政時的120元,調幅將高達25%,實在不能說,蔡政府對調高工資沒有誠意;行政院亟欲解決低薪問題的用心,外界應該可以體會,但是輿論及民意似乎並不怎麼捧場。

除了因為政府從中央派遣工與時薪開始,而且還未能克竟全功,又至少要等待2季以上才有可能實現,大部分的民眾確實不容易有感。

相對剝奪感

更重要的是,民眾心中的相對剝奪感,稀釋了對政府加薪的感受。人是比較的動物,即使本來還算滿意自己的待遇,但如果跟他人比起來,認為自己不及其優厚,就會覺得吃虧而心生不平。最近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499之亂」,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正是受到這種心理的影響。

蔡政府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北農年薪250萬元的「高級實習生」吳音寧,就可能會抵消掉多少政府加薪、調薪的美意,並非政府不能用高薪聘人,只是當專業程度令人質疑時,難免會讓許多勤勤懇懇做事、薪水卻遠遠不及的人,感到相當氣餒。

更別說,其他不知還有多少充斥在政府各部門、甚至新設機關裡的「肥貓」!
據調查,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至少新成立了15個機關,包括剛於5月1日掛牌、由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出任董事長、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正義擔任執行長、編制達64個人的「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等。

不公的人事安排

不斷新增體制外人員,除了破壞文官體制,人員的薪資以及來源,也令人擔心有無弊端。例如不當黨產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有多位是主委顧立雄之前的立委辦公室成員。

現今資訊公開,如果蔡政府不改善這類讓人感到可能涉不公平的人事安排,加薪、調薪的效果就難免會被打折。